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来晚的芒果火龙果

第520章 搬兵工厂(中)(第2页)

 

“上一次我们在太原守了8天多,这一次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守一阵子,争取守10天以上,最好是半个月以上,为拆除设备争取时间。”

 

“只是晋冀豫根据地在此前应付鬼子对太行山的围攻已经相当疲惫,就是协助晋冀豫根据地打破围攻的晋察冀根据地的第3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也是相当的疲惫。”

 

“120师和晋察冀第1军分区在冀中根据地的作战也是相当疲惫,我们要阻击鬼子这么长时间,还是颇有难度啊。”

 

如此盘算一番后,似乎相对没这么疲惫的,也就剩下晋绥根据地的部队,以及刚刚杀回来的坦克支队及配属的伴随步兵部队。

 

“我们的部队人数还是太少了,各个根据地还是应该想方设法尽快扩充兵力,华北地区有1亿百姓,就算我们的敌后根据地只有一半,那也有5000万百姓,就是养活我们100万部队也不是问题。”

 

“100万仅仅是主力团部队,如果加上不完全脱产的地方部队和游击队,起码还得再翻一倍。”

 

“那我们需要的武器弹药就更多了。”

 

……

 

“让我去评估太原兵工厂的设备?我配吗?”

 

得到命令的唐亮此刻正满手机油的东摸西摸,系统中时不时跳出一条提示:

 

“恭喜您找到一台【炮筒拉线机】,……”

 

“恭喜您找到一只台钳,……”

 

“恭喜您找到一台焊机,……”

 

只是对唐亮而言,让他来评估整个兵工厂内的设备,这工作可是有点大了;更关键一点,唐亮哪知道目前总部的军工部和129师军工部到底兵工厂的设备和人员底子如何?

 

更何况八路军啥都缺,虽说搬走哪个设备生产啥给八路军都是好事,但是总归有个性价比最高和次高的,然而不是对整个根据地或者总部乃至整个八路军未来发展规划有足够了解的人,谁能真正弄清楚需求呢?

 

搞不好就是管中窥豹了。

 

如果八路军此刻最需要的是子弹,唐亮把造炮弹的设备扛回去,那可就是典型的供需错位了。

 

如果用唐亮那个时代的说法,唐亮要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计划”,“三年滚动规划”来分解目标,制定细节;换句话说,这得由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定了未来数年发展的调子,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军工发展方向,然后才是进一步决定要重点进行哪些武器弹药的生产,才能相应决定要优先拆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