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来晚的芒果火龙果

第448章 侦察军港(上)(第2页)

 

“鬼子的船只离得这么远,能看得清么?”

 

这种剪式望远镜有效观测距离是6公里左右,虽然对于军舰这种“大家伙”,超过10公里仍然能在望远镜中看到军舰模糊的身影——正常而言,已经无法有效辨认具体型号的舰只了。

 

然而唐亮身上有战舰系统的加持啊!

 

哪怕是仅仅看到一抹残影,系统也给唐亮刷出了具体的军舰型号。

 

“你们记一下,【天龙级轻巡洋舰】1艘,【冲岛级水雷敷设舰】1艘,【神风级驱逐舰】2艘、【睦月级驱逐舰】2艘,【枞级驱逐舰】4艘……其他……都是些扫雷艇、内火艇之类的‘小杂鱼’,不用记录了……”

 

唐亮等人又变换了多个位置进行观察后,反复对军港内的鬼子军舰数量和种类做了确认,在3个多小时的观察后,最终在夜幕降临后,悄然撤出了崂山,下山后的唐亮等人飞快的登上早已藏在毕家村的【wz120坦克】和【t-34-2坦克】,趁着夜色悄然离开了崂山。

 

……

 

“根据在毕家村游击区了解到的情报,鬼子在青岛常驻的陆军兵力为2个中队,但是此次是否派兵赶去增援济南,当地游击队并不清楚。”

 
 “青岛原本有大量倭国侨民开办的纱厂,在去年年底沈鸿烈撤离青岛前全部炸毁;不过在鬼子海军重新登陆占领青岛城后,原本撤出青岛的2万多鬼子侨民都回到了青岛,并且修复或是添置了大量纺纱机,并靠着鬼子军队的武力从山东周边抢掠了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得以制成廉价纱布贩卖至各国,以谋取巨利。”

 

“甚至有些纱布还倾销到山东各地,因为设备先进,鬼子纱厂的布以细布为主,价格并不比山东地区手工制作的土布粗布贵多少,总有人为此购买鬼子的布——他们就不知道这些纱厂上交的税会变成鬼子买的射杀国人的子弹么?”

 

看着唐亮气愤不已的表情,115师政委稍微安抚一下后,又补充问了一个问题:

 

“青岛还有多少华夏百姓呢?”

 

“沈鸿烈带走9000多陆海军警后,青岛城就剩约5万人而已了。”

 

115师政委长叹一声:

 

“没想到青岛都变成这样了,国立青岛大学怎么样了?……算了,你们观察到的鬼子军舰到底有多少?位置在何处?武备究竟如何?看清了么?有没有战列舰在军港里,他们的战列舰主炮可有14寸这么粗,威力非常大,可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