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来晚的芒果火龙果

第368章 对付飞机的法门(上)(第2页)

 

虽然死伤不大,但是却造成了根据地内百姓的极大恐慌。

 

“这么光挨打,我们受得了,百姓可受不了。”

 

“我们把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拆下来,集中火力打它一下?”

 

“打是没问题,但是怎么打才是最大的问题。”

 

“怎么打?见到鬼子就搂火不就行了?”

 

“你有几发子弹这么打?”

 

“难道不这么打还有别的方子?”

 

“当然有!”

 

所有人都看向了唐亮,而唐亮依然不惧,毕竟这种挑战在历史上发生过,远比现在面临的情况严重的多。

 

“不好意思,又要向志愿军爷爷们偷师了!”

 

“你这招能成?”

 

“当然能成!”

 

1951年8月18日,美军绞杀战正式开始,陆军第五航空队、三艘航母上的舰载航空兵、以及东京的战略轰炸机参与了这次行动,合计超过1300架飞机遮天蔽日地飞向朝鲜北部。

 

而志愿军空军手头上只有苏联赠送和贷款卖的米格15,然而米格15是有名的“短腿”,甚至被美军蔑称为“机场守卫者”,从鸭绿江以西的东北起飞的米格15只能飞到清川江以北空域进行拦截,撑起了被后世称为“米格走廊”的狭窄地区。

 

那么从清川江至三八线附近的地段,则只能让同样刚成立的志愿军防空兵进行对空防御了。

 

而志愿军防空兵最初的做法就是美国飞机一来,几十门上百门高射炮齐发,看着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极为感人——1951年12月,高炮部队平均要7000发炮弹才能打下一架敌机(二战德军约8000发炮弹打下一架英美飞机)。

 

此时的志愿军大量的高炮被集中放在一起,而且隐蔽工作也不特别重视。

 

看见飞机来就是一顿猛打,子弹浪费不说,对敌人的威慑力实际上并不强。

 

那种集中使用,飞机一来就万炮齐发的打法,壮观是壮观,问题是美国飞机一见到高射炮,当然选择呆在高空不下来,结果就是高射炮命中率可能还不如步枪打苍蝇。而且,高射炮的位置一旦被敌人的飞机掌握,敌机会从各种刁钻角度进行俯冲攻击,高射炮反而成了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