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决战陕西(6)(第3页)

 刘肇基消灭了巴颜部后,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沿着武乡水河(今称小漳河,为浊漳河的北源)进入了太岳山。进入太岳山后,向导没有带京卫军去翻越太岳山的八赋岭(今称八缚岭)去榆次,而是翻越马岭去太谷。走到了西河村后,又沿着武乡水河的支流官上河向西北行进了13里,在这里有一条朝西的谷地,这个谷地的南边是委山,北边是武庄山,谷地里流淌着一条小河称为“武庄沟”,谷地里有几个村庄,村民就靠“武庄沟”的河水来灌溉庄稼地。 

 京卫军沿着“武庄沟”向西行进了20多里后,来到了象谷水河(今称乌马河)的支流白壁河,又沿着白壁河河谷行进了10多里后,来到了白壁河河口(即白壁河与象谷水河的交汇处)。 

 京卫军又沿着象谷水河向北行进了15里后,向导告诉刘肇基,前边的河谷两侧都是高耸的悬崖峭壁,不能通行了。不过,从这里翻越西边的马岭山,就能到太谷了。 

 马岭山的海拔在1300米左右,尽管现在已入春,但山上还是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京卫军沿着狭窄的道路,来到山顶后,看到有一个关城。 

 向导告诉刘肇基,这个关城就是“马岭关”。 

 “马岭关”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马陵关”,齐国军师孙膑攻魏救赵,曾在此大败魏军,魏军大将庞涓兵败后自杀,此战史称“马陵之战”。五代后,将“马陵山”称为“马岭山”,“马陵关”也就成了“马岭关”。有时为了区别太行山的“马岭关”,也将太岳山的“马岭关”称为“马蛉关”。进入明代后,朝廷曾在这里设有巡检司,现在由于战乱,关城已废弃了。 

 刘肇基打量着关城,看到东城门上写着“安镇门”三个大字,还是万历年间题的。他站在关城城墙上,拿起望远镜朝山下看去,正好看到清军在向祁县方向跑,就立即给年超富、江天一发报,告诉他们清军往祁县方向去了。 

 叶臣率部向南跑了40多里路后,来到了孟封村(今孟封镇)。清军为了跑得快,已将所有的盔甲都扔了,但即使如此,还是跑得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休息。 

 清军正休息时,又见到前方有几个士兵跑来,阿山一看,他们是佟养量的亲兵。 

 阿山忙问那几个亲兵:“佟养量呢?” 

 那几个亲兵告诉阿山:“我们在沁州遇到了明军,佟养量已战死,只有我们几个逃了出来。” 

 “现在明军在哪里?” 

 “他们已到了祁县。” 

 阿山一听明军已到了祁县,赶紧向叶臣报告。 

 叶臣听了阿山的报告后,心想怎么沁州也有明军?而且明军已来到了祁县,这下祁县是去不了了,既没法翻越胡甲山去沁州,也没法去临汾盆地或运城盆地了。现在要突围,只有从

汾州翻越吕梁山去永宁、岚县了。尽管这条路很难走,但这是突围的唯一路径了。 

 于是,清军又向西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