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收复山东(3)


 此时的兖州城正被侯峒曾、贾凫西率领的明军、义军围困着。 

 贾凫西,曲阜人,贡生出身。崇祯九年(1636年),他48岁时任易州同知,后任固安县知县。崇祯十四年(16si1年)进京任户部主事。崇祯十五年(16si2)年因上疏,得罪了户部尚书傅淑训,便引病告退。当年阿巴泰入山东劫掠时,他组织乡勇抵抗清军。去年郭升率大顺军来到山东后,他拒不投降。郭升退出山东,李率泰、巴哈纳来到山东后,他躲到乡下,拒不与清军合作,还暗中谋求反清复明。他的好友之一就是阎尔梅,自阎尔梅来到范县就任东昌府知府后,他就通过阎尔梅与在济宁的兖州府知府侯峒曾取得了联系,侯峒曾就给了他很多支持,比如武器、弹药、军饷。贾凫西在侯峒曾的支持下,开始招兵买马与清军对抗,经常袭击出城骚扰百姓的清军。 

 明军开始大反击后,侯峒曾率一部分明军来到兖州,与贾凫西的义军会师后,开始围困兖州城。 

 兖州城在明代以前是州城,明代鲁王被封兖州后,兖州才升为府城,同时也是滋阳县县城。兖州城原来并不大,升为府城后,将城墙南移二里三十丈,原护城河改为穿城河。扩建后的城墙周长为十四里二百步,高三丈,城墙基宽二丈四尺,上宽二丈三尺,有几千个城垛,并包砌城砖。城墙开设有4大城门,东门为“宗鲁门”,南门为“瞻峄门”,西门为“望京门”,北门为“拱极门”。每大城门的月城内外各有两个城门,因此兖州又有“九门”之称。城墙外有宽三丈,深一丈二尺的护城河,护城河上的桥梁都是吊桥,战时可以吊起。按理兖州城的城防体系可算坚固,但崇祯十五年(16si2年)阿巴泰率清军入山东劫掠时,攻陷了兖州城。此后,兖州的城墙一直没完全修复。 

 兖州城遭侯峒曾、贾凫西率领的明军、义军围困后,清廷兖州府知府朱国柱、兖州守将额孟格这几天一直寝食不安。 

 朱国柱,辽东广宁前屯卫人(今绥中县),是袁崇焕副将朱梅的长子。崇祯三年(1630年)任前所骑营参将。崇祯五年(1632年)任升为前所副将。朱梅去世后,朝廷为了表彰其功业,在他曾战斗过的地方——长城九门口(今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九门口村)修建了豪华的墓园。身为朱梅长子的朱国柱不思报效朝廷,却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投奔了皇太极,任户部启心郎。去年随多尔衮入关,后随方大猷到山东任济宁河道使,为杨方兴的手下,不久又任兖州府知府。朱国柱的二弟朱国梓在清军入关后,隐居石门寨(今秦皇岛市石门寨镇),铁血军、关宁军夺回宁远城后,朱国梓才走出石门寨;其三弟朱国祯,沾父亲的光,曾封为锦衣卫指挥使官衔,守孝三年,于前几年积劳而死;其四弟朱国标尚未成年,留在老家陪伴老母。 

 额孟格,瓦尔喀部人,世居乌苏里江两岸(注:东海女真有三大部落,即虎尔哈部、窝集部、瓦尔喀部),努尔哈赤时期该部归附后金。额孟格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多次与明军、察哈尔部作战,也曾入朝xian征战,因功授二等轻车骑尉。去年随巴哈纳、李率泰入山东。巴哈纳、李率泰去山西后,他和长子法喀、次子福满留在山东,驻守兖州。 

 额孟格手下本来有5千多人,其中1000人为他带过来的满族骑兵,其他步军大多是降清的原明军士兵。铁血军占领济宁后,他为了防止济宁的明军来进攻兖州,就派出了3千多名士兵前往兖州、济宁之间的于屯、高旺庄一带驻防,留在城内的只有2000人,其中200名骑兵。贾凫西率义军袭击清军后,额孟格手下的骑兵损失了一半。侯峒曾、贾凫西率义军围城后,额孟格知道在于屯、高旺庄驻防的3000人马已被明军灭了,不然济宁的明军不会轻松来到兖州城下。清军骑兵惧于义军手中的燧发枪,再也不敢出城迎战,而步军一开始还能站在城墙上迎战,但后来大多称病留在军营里,只有少部分步军服从命令,继续站在城墙上监视着城外的义军。守军如此消极应战,朱国柱、额孟格能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幸亏城外的义军只围不攻,不然城池早就失守了。 

 城外的义军是没攻城,但政治攻势却没少。他们整天拿着个大喇叭在城外喊着明军开始大反攻了,一会儿喊着柯永盛在扬州被灭了,过一会儿又喊着豪格在淮安被灭了,这两天又喊着夏承德在沂州被灭了。一开始,城内的清军不相信义军的喊话,后来见没人来增援他们,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相信明军真开始大反攻了,于是很多士兵称病了,不愿来到城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