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左良玉的覆灭(4)


 阎养正、施华风赶回九江城时,在庐山山区,南康府知府王域正率领乡勇追杀逃进山里的叛军。 

 王域,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初任宿州教谕,流贼进攻宿州时,他率乡勇抵御流贼,宿州城得以保全。后逐渐升迁,今年刚刚就任南康府知府。历史上,金声桓投靠清军后,进攻抚州,城破后,王域被金声桓所杀。 

 南康卫奉命去九江城后,王域留守府衙。卢鼎率叛军来到星子镇时,他自知不敌,与星子县的官员以及一些富绅一起撤进了庐山。 

 吕大器、施华风、阎养正、黄斌卿、邹用陞率部反击吴学礼后,有很多叛军逃进了庐山。叛军逃进庐山后,要吃、要喝、要住,在山内耕地的农户、书院的学子以及寺庙的和尚就遭了殃。王域得知山外的叛军被官军剿灭后,立即号召山内的乡民、书生、和尚,追杀这些叛军。 

 庐山山脉整体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6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主峰汉阳峰(也称大汉阳峰)高1474米。自古以来,庐山就是文化名山、宗教名山。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朱熹等都在游览庐山后,留下过诗作。庐山有佛灵寺、黄龙寺、东林寺、西林寺、天池寺、归宗寺、万杉寺等寺庙,因此在和平年代香火不断。自唐代在五老峰南麓建“白鹿洞书院”后,庐山又成了中原王朝的教育名山。 

 逃进庐山的叛军及他们的家属在乡勇、书生、和尚的追杀下,四处躲藏。他们在白天还能忍受,但到了晚上根本就受不了。因为在这个小冰河期的冬季,山区夜间的温度可达零下20c,而且庐山的北面是长江,东边是鄱阳湖,受江湖的影响,庐山里的气流都是湿润气流,白天、晚上经常会来几场雨。被淋湿的叛军到了晚上都冻得瑟瑟发抖,最后没办法,只好走出藏身之处,向山民、书生、和尚投降。 

 在鄱阳湖东岸,张勇、徐恩盛、卢子和正在进攻的饶州府城。 

 饶州府城同时也是鄱阳县县城,其东为“东湖”,西为鄱阳湖湿地,南临昌江(也称饶河),北为芝山。明代的饶州府城是在宋朝所建的城池基础上修缮的,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为进攻江州(即九江),率军来到鄱阳县,登“鄱江门”接见当地父老乡亲,见人群中有90岁的长者,心情大悦,敕命修缮城池。2年后,饶州府知府陶安就开始修缮城池,修缮后的城墙周长九里三十步,尽管城墙高只有一丈八尺,但城墙宽却达到了四丈三尺。饶州城有六个城门,东门为“永平门”,南门为“鄱江门”,西南为“月波门”,西门为“滨洲门”,北门为“灵芝门”,东北为“朝天门”。 

 张勇、徐恩盛率大部分叛军渡湖来到东岸后,本该按计划经景德镇赶往徽州,但他们所携带的粮草、银两被施华风、阎养正截走了不少。想着快大年三十了,没钱怎么过年?为了筹措粮草、银两,他们就改变了计划,决定先到饶州府城打劫淮王,再到德兴抢劫大华公司的金矿,然后经婺源赶往徽州。他们率部南下后,遇到了卢鼎的儿子卢子和。卢鼎在星子镇渡湖时,为了保证对岸团子口滩头的安全,先让自己的儿子率2千士兵渡湖。现在卢子和手下还有2000多士兵,其中有1千骑兵。他见到张勇、徐恩盛后,觉得他俩的主意不错,就率部一起赶往饶州城。 

 饶州府下辖鄱阳、浮梁、乐平、德兴、万年、余干、安仁(今鹰潭)7县,与南昌、九江不同,朝廷没有在饶州府境内设“卫”,仅设了一个千户所,满编时士兵有1100人,驻扎在府城的只有500多人,其余士兵驻扎在饶州府各县。饶州千户所的千总是于林,他的祖上是原陈友谅手下的饶州守将于光。当年朱元璋攻打饶州城时,于光以饶州城降朱元璋,因而饶州百姓未受到战乱的严重影响。后来于光跟随朱元璋征江州(即九江)、降武昌,官至膺扬卫指挥使。洪武二年,元军残军王保偷袭兰州,于光率兵增援,遇敌不幸被俘,被元军杀害。朱元璋追封于光为“怀远大将军”,令于氏家族从祖籍地都昌迁移到鄱阳,于光的后裔世袭饶州千户所千总。 

 于林从斥候那里得知叛军从水陆两路进攻府城后,立即将情况禀报给了鄱阳湖湖东分巡道王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