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河西走廊(3)


 额璘沁罗卜藏与左瓤在甘州城对峙时,达楞泰带着几个人来到了甘州城,其中一个是汉人军官。 

 额璘沁见到达楞泰身边的汉人军官后,以为是肃州城投降的大顺军将领。 

 谁知达楞泰指着身后的汉人军官向额璘沁罗卜藏介绍道:“大王子,这位是大明国征西军的李鸿雷将军。” 

 李鸿雷离开漠南后,带着察哈尔部的祁特本尔贝、苏尼特部的腾吉斯,沿着蒙古大戈壁的南缘一路向西,到了戈壁阿尔泰山后,也沿着黑河来到了河西走廊,历时约2个月。到了临水堡,从驻守在这里的蒙古兵那里才得知,达楞泰在攻下临水堡、新城儿堡、嘉峪关后,围困了肃州城。 

 于是,李鸿雷、祁特本尔贝、腾吉斯就来到了肃州城(今酒泉城)。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攻取河西走廊后,在这里设酒泉郡,建酒泉城。隋开皇三年(583年),在酒泉设都大将,隶甘州,仁寿二年(602年),将酒泉镇从甘州分出,设肃州,此后酒泉城也称肃州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平定了河西走廊。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酒泉设肃州卫,驻肃州城,辖嘉峪关、新城儿堡、两山口堡、临水堡、沙河堡、西店子堡、红山堡、金佛寺堡、清水堡、红寺堡、盐池总堡、中寨堡等寨堡,隶甘肃镇。 

 明代以前,肃州城墙全为夯土构筑。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指挥佥事裴成展在城东扩建了城市,城周达到了八里三分,墙高三丈五尺,厚一丈。成化二年(1466年),巡抚徐廷璋又曾筑东关厢土城,肃州城城周达十里七分。正德十三年(1513年),兵备陈九畴于城东北、东南各驻敌楼一座,又在城四周驻敌台50座。万历三年(1575年),兵备孙坤将肃州城墙包以砖石,东西长405丈,南北宽288丈。肃州城设东南西北4大门,在南、东、北城墙还开设边门,城外四周还开挖了护城河。 

 达楞泰见到李鸿雷后,才知道明军不仅占领了漠北,也占领了漠南。现在不仅漠北的素巴第、衮布、硕垒汗南下了,连漠南的很多蒙古部落也南下了,漠南有些不服的蒙古部落还被强行迁徙到北美洲、澳洲去了。尽管达楞泰不知道北美洲、澳洲在哪里,不过他确信这些地方绝对是猫不拉屎的地方,否则汉人不会让他们去那里。他为自己感到庆幸,跟着大王子顺从汉人的命令,来到了塞内。 

 李鸿雷问达楞泰:“怎么攻了这么久,还没拿下肃州城?” 

 达楞泰挠了挠头,说道:“城内的贼军有大炮、火铳,我们没有大炮,火铳少得很,还有,制造抛石机、撞门机都需要时间,而且特容易损坏。” 

 “你攻下嘉峪关后,不是有大炮了吗?” 

 “那里的大炮是防着叶尔羌人的,我不能动。” 

 李鸿雷听后,心想都到了这个时候,达楞泰还在防着叶尔羌人。他赞许地点点头,对达楞泰说道:“交给我们吧。” 

 说完,李鸿雷对身边的高东根说道:“你去喊话,让他们投降。” 

 高东根是高木桥人,也是高木桥村村长高林源的侄子,刘云龙开办纺织厂时,在厂里做保安,后来加入保安队。成立铁血军后,他成了铁血军的一名低级军官。刘云龙成立征西军后,加入征西军,成了百总。 

 高东根走到肃州城北门,朝城楼喊道:“我叫高东根,是大明征西军李鸿雷将军麾下的百总,谁是你们主事的?” 

 城楼上的大顺军听了后,愣了,心想明军怎么来这里了,再定睛一看,远处还果真飘扬着一面大明龙旗,赶紧向楼下跑去,向防御使陈万镒报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