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大闹北京城(9)(第2页)

 骆养性独自进了寺庙后,发现寺里有很多香客在炉鼎前烧香拜佛,他走上前也请了三支香,点了2支香烛。然后来到大雄宝殿,问一个和尚:“法师,我打听一个人。” 

 和尚看着骆养性身穿一身官府,就问道:“施主,你找谁?” 

 “我找黄涪。” 

 和尚愣了一下,说道:“施主,我们这里没有叫黄涪的,只有静海和尚。” 

 “我能见他吗?” 

 “你等着。” 

 和尚走进了内殿,一会儿回来了,对骆养性说道:“住持同意你去见静海。” 

 “谢谢。” 

 骆养性跟着和尚来到了东斋堂。 

 和尚指着一个正静坐诵经的和尚,对骆养性说道:“他就是静海。”说完,他走到静海身边,说道:“静海师傅,有位施主找你。” 

 静海睁开眼睛,见是骆养性,说道:“施主,你找贫僧有事吗?” 

 骆养性说道:“能单独和你说回话吗?” 

 “贫僧已四大皆空,如是凡间俗事,你还是请回吧。”说完,静海又闭上了眼睛。 

 “如是度人之事呢?” 

 “施主遇到不幸了?” 

 “不仅我有不幸,还有世上千千万人的不幸。此来,想请你给我做个水陆道场,度人度己。” 

 静海睁开眼睛,起身后,指着门外,对骆养性说道:“施主请。” 

 静海带着骆养性来到门外一棵大树下,带着鄙视的口气,对骆养性说道:“你已荣华富贵,还想做哪些功德?” 

 骆养性说道:“我想赎回自己。” 

 “恐怕我们都回不到过去了。” 

 “现在有个机会。” 

 “何来机会?” 

 “最近城内的暗杀事件,听说过吗?” 

 静海听后点点头,说道:“南海龙王闹腾的很呀,不仅在城内,还在东边、北边磨刀霍霍。” 

 “看来你六根并未净。” 

 “只是风声吹进了一只耳朵,没从另一只耳朵出去。” 

 “西海、北海两个龙王至今也没斗出个道道来,而南海龙王蛰伏了几个月,快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 

 “西海可是有2个龙王的,而且实际上南海龙王并没有蛰伏,占了辽东和北境。” 

 “北海龙王失去辽东后,南海龙王最终将一统天下。” 

 “可惜,到那时,你我都已无脸见旧主。”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所以,你想赎回你自己?” 

 “你也可以赎回自己的。” 

 “你在天津并没有兵权,哪来的投名状?” 

 “前两天,多尔衮令我回京,侦破暗杀事件。干好了,我们就有了投名状。” 

 “准备怎么干?” 

 骆养性没有直接回答静海的话,从口袋里掏出子弹头、铜壳,说道:“今天凌晨,他们五六个人用这种弹药在左安门打了个猎,杀了60多头恶狼,还全身而退。他们用的就是这种弹药。” 

 静海接过铜壳、子弹头,说道:“毕懋康写的《武备志》里面有一种燧发枪,通州总兵包可弘救出南海龙王时,用的就是燧发枪,还有比佛朗机炮、大将军炮更先进的火炮。至于这种子弹,我也闻所未闻。” 

 “这种枪弹,肯定比燧发枪还要先进。” 

 “记得老龙王的那个义子吗?” 

 “记得,他叫刘云龙。” 

 “听周奎、潘晓宇说过,包可弘手下陶大鹏千总手下的武器都是公子殿下造的。他可是个神人,不仅参透了毕懋康的燧发枪,还提前在京城造了王府、挖了地道,危急时刻不仅救出了老龙王,还救出了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等大臣。” 

 “慢着,你说的地道可确有其事?” 

 “当年我被刘宗敏拷打时,亲耳听他们说过。后来,我亲自去了公子殿下的王府和城内几处屋子打听,追击老龙王的人都踩上了地雷,屋子也被炸塌了。包可弘在通州城的一个仓库就是地道出口,大顺的人发现后,进入地道时也踩上了地雷,后来他们怕地道里有更多的地雷,没敢追查下去。” 

 “这么说,公子殿下的地道直通通州。这么大的工程量,他是怎么完成的?又哪来这么多的经费?” 

 “公子殿下是南方的大土豪

,挖个地道,对他来说,钱不成问题。这么长的地道,肯定每隔一段路就有出口,不然,土方运不出来。” 

 “这下,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啥?” 

 “他们利用地道从城内到了城外,偷袭了左安门,又从城外的地道口回到了城内。” 

 “是包可弘的人回到了北京?” 

 “只有他们才熟悉地道。” 

 “如他们回到了北京,最大的可能也是救人。所有的暗杀、打猎都是障眼法。” 

 “他们要救谁?” 

 “救他们认为重要的人。” 

 “北京城内还有老龙王的忠臣吗?” 

 “肯定不会是你我。最近有没有逃到南方的旧主大臣?” 

 “我回北京才几天功夫,不清楚有谁逃到了南方,我来了解一下。” 

 “你说的他们,发现蛛丝马迹了吗?” 

 “应该是找到了。” 

 “你想......” 

 “我不会出卖他们的,不过我想利用他们,完成我们的投名状。” 

 “我们的?” 

 “对,是我们的。” 

 “其他人都可靠吗?” 

 “除了你,我还没和王鹏翀、乔可用讨论过。” 

 “你这么相信我?” 

 “你没跟着我仕清,来到这里静观时变。我不信你,还能信谁?” 

 “可人心叵测。” 

 “知道。我会试探王鹏翀、乔可用他们的。” 

 “我手下还有六七个人,要我怎么做?” 

 “还俗,做你该做的。” 

 “我得请示方丈后才能还俗。” 

 “行。你还俗后,可到我家里,走后门来找我。” 

 “为啥要走后门?” 

 “多尔衮对我不放心,前门有他们的暗桩。” 

 “明白。” 

 骆养性回到正阳门后,锡瀚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骆养性说道:“为了调查更多的来自南方的商人,所以时间拖得长了些。” 

 “王鹏翀、乔可用怎么没跟你回来?” 

 “我让他们去通州调查有没有来自南方的商人了。锡大人,摄政王可有旨意?” 

 锡瀚说道:“除了把我骂一通,就是命令我们赶紧破案。” 

 “锡大人,最近可有我们的高官叛逃到南方去?” 

 “没有。” 

 骆养性知道,即使真有大清高官叛逃到南方去,锡瀚也不会告诉自己,于是又问道:“那有我们派到南方去的人吗?” 

 “骆大人,那可是机密,我也不敢随便打听的。你问这些干吗?难道和我们破案有关系吗?” 

 “我也是随便问问。” 

 傍晚时分,王鹏翀、乔可用也回来了,锡瀚派出去的人也陆续回来了。 

 王鹏翀、乔可用汇报道,他们在通州没发现有可疑的南方商人。 

 锡瀚的人汇报道,他们在左安门跟踪着明军游击队留下的脚印,可过了一条河,上了一条马路后,脚印全消失了。锡瀚的人还拿出了几个用石膏拓出的脚印,锡瀚一看,与以前自己见过的大多数脚印不同,这种脚印有脚跟、脚掌,还分左右脚,这样的鞋子也只有南方才有生产,北京城内有些富户人家有穿这种鞋的,骆养性脚上穿的就是这种鞋,毕方济、潘国光脚下穿的也是这种鞋。 

 锡瀚下令道,马上在城内搜查,凡发现穿有与石膏脚印一模一样的,立即抓捕后审讯。 

 回家路上,王鹏翀、乔可用见附近没人,就偷偷向骆养性报告了摸到的情况。 

 王鹏翀汇报道:“我到了通州,通过布尔察敖汉找到了贾掌柜曾租过的货仓,据货仓掌柜说,贾掌柜的货已全部提完。布尔察敖汉也说,为了保证钦天监的人能毫无阻碍地研究贾掌柜的船,已把船工全部赶出了通州城。” 

 王鹏翀的意思很清楚,通州已没有贾掌柜的人了。 

 乔可用也汇报道:“我在朝阳门外五里处找到了贾掌柜的中转站,那里住着8个人,其中3个人承认是贾掌柜的船工,3个人承认是贾掌柜的伙计,还有一个姓伍的木匠和他的孙女。” 

 “木匠?” 

 “嗯,据伍木匠说,他是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前几天,从山西逃难到北京的,当时他看到屋子里没人才住下来的。” 

 “贾掌柜租了伍木匠的屋子做中转站?” 

 “不是,是伍木匠租了贾掌柜的屋子。” 

 “啥?你说得详细点。” 

 “伍木匠说,他住

下来几个月后,前不久贾掌柜来到北京,带着前朝的地契、房契找到了他,把屋子要了回去。” 

 “这么说,贾掌柜早就来过北京,还在京城外置了房地产。” 

 “要么他早就来过北京,要么他是冒用别人的地契、房契,接管了那栋房子。” 

 “还有吗?” 

 “你留下监视店铺的人发现店铺里有人去了北边‘驴市胡同’的一栋屋子,那里有贾掌柜的人住着。” 

 “驴市胡同”也在朝阳门内,因是贩卖驴骡的市场,就被称为“驴市胡同”,胡同东段距朝阳门只有1里多路。在后世,人们把“驴市胡同”雅化为“礼士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