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大闹北京城(2)(第3页)
姚盘林想到这里,就说道:“我家掌柜去年年底就回苏州了,会不会是盗贼趁屋子里没人的时候,挖了这个地道。”
“照你这么说的话,真可能是盗匪趁你家掌柜不在的时候,偷偷挖的地道。”
伍木匠将地道口恢复原样后,与姚盘林离开了灶屋间。
姚盘林来到屋前,借着喝茶的机会,把他看到的情况做了简单汇报。
董懿听后,就对姚盘林说道:“如这个伍木匠可疑的话,今天我们来认领了房屋,我们就已经危险了。”
“那怎么办?”
“严密监视他,如发现他有异样就干掉他,然后撤到城内。”
“是。”
董懿、姚启圣和其他18个战士起身,坐着马车继续朝京城而去。进了北京城后,姚启圣与董懿告别。待姚启圣走远后,董懿朝边上一个战士使了个眼色,那个战士跳下马车,跟在姚启圣的后边,消失在了大街上。
董懿独自来到杨士骧的裁缝店。他与杨士骧并不认识,通过暗号与杨士骧接上了头。
杨士骧告诉董懿,已在灯市街(今灯市口大街)替他租下了三间店铺,并告诉了史可程家的地址。
灯市街是永乐年间形成了商业街,店铺聚集,喧闹非常。每到正月初一至十六的晚上,街上的店铺都会各自挂出彩灯,五颜六色,灯火通明,从白天喧闹的市场一下子变成一条绚烂夺目的灯街,因此将这条商业街称为“灯市街”,是明代北京最热闹的商业街之一。清军占据北京城后,灯市街依然是北京最热闹的商业街之一。
董懿与战士们汇合后,来到灯市街,将车上的货物搬进了店铺。
尾随姚启圣的战士也回来了,他告诉董懿,姚启圣住在十王府街(今王府井大街)的“云间客栈”。
晚上,战士们在用运来的枪管、弹簧、扳机等零部件组装枪支、弹药时,董懿向苏州总部发了一封电报。很快苏州总部回电,命令必须立即干掉姚启圣,他所携带的机密材料就地销毁;指示董懿,救出史可程弟弟一家后,不必坐船回南方,可直接去密云或昌平,到时那里由铁血军接应。
下半夜,负责跟踪姚启圣的战士一身黑装来到了十王府街。
明成祖时,在这一带建造了十个王府,因此这条街就被称为“十王府街”。清军占领北京后,尽管这条街上再也没有明朝的“王府”了,但北京的百姓依然称这条街为“十王府街”。
战士找到“云间客栈”后,翻越墙头进入了客栈,用“迷药”迷倒了值守的店小二后,通过“登记簿”找到了姚启圣住的房间号。撬开门后,用吹管将一根钢针射向了姚启圣的脖子,然后拿起他放在桌上的包裹,离开了客栈。
战士将姚启圣随身带的包裹交给了董懿。董懿打开包裹,看到里面果然有一大摞子纸张,上面写着很多数据,甚至还有流程图。董懿把整个包裹扔进了火堆。
次日,客栈掌柜发现昨天才入住的客人死亡后,立即报官。官府来人后,才知道死者叫姚启圣,听店小二说下半夜突然昏睡了一个多时辰。官府的人发现死者的房门有明显被撬开的痕迹。据客栈掌柜反映,客人随身带有一个包裹,但现在包裹已不见,初步判断是谋财害命。经仵作检查,死者七窍流血,明显是被窃贼下毒而死。再仔细检查,发现死者的颈部有一根钢针,窃贼就是用这根钢针给死者下的毒,但仵作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毒。
姚启圣,天启四年(1624年)出身于绍兴府会稽县姚家埭(今属绍兴越城区)。历史上,顺治二年(16si5年),清军占领江南后,姚启圣的族人投降了清军。他自持才高八斗,不愿就毫无建树的投降清军,于是独自来到北京,以求功名。路过通州时,遭到几个恶霸的欺负。姚启圣到了北京后,清廷见姚启圣有才学,还懂武艺,就任命他为通州知州。姚启圣做了通州知州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经欺负他的几个恶霸抓起来杖杀,然后辞官而去。十六年后,姚启圣再次降清,考取举
人,做了广东香山县令。耿精忠反清后,姚启圣以家财募兵慷慨从军,以战功升处州佥事,后又因说降耿精忠,升任福建布政使。此后,姚启圣因治军有方,晋升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