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准噶尔部的末日(6)
阿拉套山东北15公里是巴尔鲁克山。“巴尔鲁克”在蒙语中是“富饶”之意,巴尔鲁克山与阿拉套山一样,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10公里,宽6-50公里,主峰孔塔坎普峰海拔仅3252米。山势北缓南陡,山中有峡谷、森林、草甸,尤其是北坡因降水远比南坡多,因此草被茂盛,是优良的冬季牧场。
阿拉套山、巴尔鲁克山的北边是图古勒湖(今阿拉湖),南边是艾比湖。
图古勒湖、艾比湖湖面都是呈东南——西北方向展布的。图古勒湖长约90公里,宽5——50公里,湖面面积约2650平方公里,水深约45米。艾比湖长约60公里,宽度约20公里,湖面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水深约5米。图古勒湖、艾比湖都是封闭性湖泊,湖水只进不出,由于处于气候干旱地区,年日照时间在2700——3000小时,年降水量在90——150mm之间,而年蒸发量达1500——1700mm,因此这二个湖泊都是盐湖,蕴藏着丰富的钠盐、钾盐、镁盐以及溴、硼、碘。如艾比湖的钠盐储量为1.25亿吨,钾盐储量200多万吨,芒硝储量9700万吨,硫酸镁储量1亿吨,硼储量6万吨,溴储量2万吨、碘储量400万吨。不过,由于蒙古人没有掌握盐的提纯技术,因此并不在阿拉湖、艾比湖中采盐。在后世,由于在艾比湖周围大规模开发农业,导致流入艾比湖的河水大量减少,到1990年艾比湖的湖面面积缩减到了5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只有1.4米。后经治理,艾比湖湖面扩大到了650平方公里,水深2-3米。
巴尔鲁克山的东北侧就是齐吾尔喀夏依山。
俄木布额尔德尼离开阿拉套山后,为了避免与昆都伦乌巴什相遇,他没有沿巴尔鲁克山、齐吾尔喀夏依山的南麓走,而是沿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西缘、北缘去乌伦古河。这一带大部分是戈壁,在戈壁间的一块块绿洲中,有准噶尔部的牧民放牧。
俄木布额尔德尼心急撩火地向前走着,来到了艾里克湖、艾兰湖的中间地带。
“艾里克”在蒙语中是“酸奶”的意思。艾里克湖长约10公里,宽3——6公里,湖面面积约70平方公里,水深3-4米。传说成吉思汗率部西征时,饥渴难耐的士兵在这里发现了这个淡水湖,由于水的味道如同酸奶一样好喝,就把这个湖称为“艾里克湖”。历史上,由于克拉玛依城生产、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艾里克湖于1995年完全干涸了,导致草场退化,大片胡杨林死亡,地下水位从原来的2米下降到14米以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移动砂丘一步步逼近白杨河。克拉玛依市为了拯救艾里克湖,修建了长达445公里的明渠向湖内注水,艾里克湖终于于2000年重现,不过湖面面积只有50平方公里了。
艾里克湖的南部就是准格尔盆地的北缘,那里有艾兰湖(今也称玛纳斯湖),距艾里克湖约10公里。艾兰湖长约70公里,宽15-20公里,湖面面积约550平方公里,水深约6米。艾兰湖与阿拉湖、艾比湖一样是个盐湖,除了蕴藏着18.4亿吨的钠盐外,还有丰富的钾盐、镁盐、芒硝、溴、硼。历史上,因玛纳斯河两岸大量土地被开发为耕地,河水大多被用于灌溉,河水不再流入艾兰湖(即玛纳斯湖),到了1970年代,艾兰湖完全干涸。从1980年代起,开始有计划地向艾兰湖注入水,到了2005年,湖面面积达到了123平方公里。
俄木布额尔德尼率部刚进入艾里克湖、艾兰湖的中间地带,天空就飘起了雪花,他想道,距乌布苏湖还有好几天路程呢,得赶在冰冻前回到自己的牧地,不然会冻死人的,于是他下令加快速度前进。大家向前走着,突然后卫派人来报,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各有大批人马朝队伍而来。他听后,心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朝自己这边来,难道他们想绕道到乌伦古河以西,从背后攻击昆都伦乌巴什?这倒是个好主意,看来巴图尔浑台吉还是有丰富的军事经验的,想到了从背后包抄昆都伦乌巴什这一招。他根本就没想到准噶尔部、和硕特部的人是来对付他的,因此只是下令继续向前走。很快,后边传来了厮杀声,后卫又派人来报,1万准噶尔人士兵正在砍杀后卫,1万和硕特人正沿着艾里克湖南岸向前奔跑,似乎要越过行军队伍,在前边包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