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准噶尔部的末日(3)(第3页)
崇祯元年(1628年),土尔扈特部眼看着准噶尔部越来越咄咄逼人,想统一卫拉特,于是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就带着部众(还有一部分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西迁额济勒河(哈萨克人称为“叶迪力河”,俄国人称为伏尔加河)。叶斯木汗为了达到瓦解卫拉特的目的,同时也为了让土尔扈特部在哈萨克西北方向牵制俄国人,因此他同意了和鄂尔勒克的请求,向土尔扈特部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他们借道哈萨克草原迁移。谁知,土尔扈特部到了额济勒河流域后,还占据了哈萨克的萨尔亚尔卡草原(也称萨阿尔卡草原、萨雅克草原),土尔扈特人不仅攻击诺盖人,还攻击哈
萨克部落。于是,崇祯八年(1635年)叶斯木汗的儿子扬吉尔率兵将土尔扈特部赶过了杰穆河(zhem river)。
崇祯十六年(16si3年),叶斯木汗去世后,扬吉尔接任哈萨克汗位。当年十一月,巴图尔浑台吉就趁扬吉尔还没站稳脚跟之机,率25000人进攻哈萨克。扬吉尔当时只掌握了哈萨克的“东方军团”,准噶尔部进攻哈萨克斯,只有“东方军团”独立作战,而哈萨克其他贵族掌握的军队都做壁上观,因此准噶尔部的进攻,一开始进展顺利,占领了伊犁河流域、阿拉套山以北地区,但在布鲁特地区遭到了吉利吉斯人(今称柯尔克孜人、吉尔吉斯人)的顽抗反抗。
北元时期,瓦剌曾强迫一部分生活在叶尼塞河的吉利吉斯人远迁到楚河(Chu river)、塔拉斯河(talas river)一带放牧。16世纪,鞑靼向瓦剌大举进攻,迫使瓦剌部退居阿尔泰山以西,一部分吉利吉斯人也向西迁徙,进入了天山南北的额尔齐斯河、伊塞克湖、阿克苏、喀什一带。在楚河、塔拉斯河放牧的吉利吉斯人与当地中亚人融合了200多年后,不仅肤色、发色变了,还改宗了ysL,后来建立了“布鲁特汗国”。在叶尼塞河、额尔齐斯河放牧的吉利吉斯人还保留着黑眼睛、黑头发,有些部落甚至和卫拉特蒙古一样信奉了藏传佛教。
因布鲁特人的顽抗反抗,鼓舞了哈萨克人,于是到了五月,哈萨克各贵族纷纷派兵支援扬吉尔,打败了巴图尔浑台吉,巴图尔浑台吉不得不撤兵,只征服了阿拉套山、托克马克地区的两个哈萨克部落。
不甘心失败的巴图尔浑台吉于六月再次召集了5万人马来到阿拉套山与扬吉尔决战。此时,扬吉尔手下有一支600人的火枪手,这些火铳大多是从俄国人那里走私来的,火铳手也是由俄国人训练的,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扬吉尔的火枪手扼守着卫拉特——喀尔喀联军的必经之路,依靠阿拉套山的有理地形,袭杀着蒙古人,扬吉尔的骑兵也时不时的冲出峡谷,偷袭蒙古人,卫拉特——喀尔喀联军近三个月来不仅毫无进展,还死伤了1万多人,战损率达到了20%。
今天巴图尔浑台吉、鄂齐尔图、俄木布额尔德尼三大巨头聚在一起开会,商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办?
鄂齐尔图说道:“再拖下去,草原快下雪了。”
巴图尔浑台吉率部来到阿拉套山时,以为很快就能结束战斗,因此所有的士兵都没带冬衣。鄂齐尔图的意思很明白,既然没法获胜,该早点撤军,不然等下雪后,也不用哈萨克人来袭击,寒气也会把大家冻死。
俄木布额尔德尼也说道:“根据情报,哈萨克塔什干——布哈拉总督加朗脱思带着2万人马直朝这里而来。”
巴图尔珲台吉也听懂了俄木布额尔德尼的话外之音,一旦加朗脱思的2万人马到达阿拉套山,自己连兵力优势都没有了。可就这么回去,也太丢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