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郑芝龙西进(2)(第3页)

 也门地区金矿的黄金品位很高,普遍在3-5克\/吨以上,很久以前阿拉伯半岛的矿工就在乔夫(jawf,也称焦夫)地区(今也门乔夫省)在古代就开采金矿,后来在哈杰(hajjah,也称哈贾)地区(今也门哈杰省)开采金矿,哈杰地区金矿的黄金品位高达40-60克\/吨。也门卡塞姆—伊玛目王国建立后,也门人还在乔夫、哈杰地区开采砂金矿。大华公司没有在乔夫地区开采砂金矿,而是在哈杰 (hajjah)北偏西39公里处开采砂金矿、岩金矿,岩金矿的黄金储量达54.69吨。不过,由于也门地区缺水,砂金矿也只能在下雨集中的3-5月、7-9月才能开采,因此内陆地区的金矿、铅锌矿只能待以后再开采。大华公司也在亚丁地区开采石灰石,然后在亚丁直接烧制石灰、水泥。索科特拉岛 

 也门不仅产咖啡,也产“阿拉伯茶”(也称巧茶),也门人喜欢嚼这种“茶”。所谓的“阿拉伯茶”其实是一种草,这种长得像蔬菜一样的草叫恰特(khat)草,草中含有卡西酮,人嚼食了这种草后,能促使人体分泌多巴胺,一开始使人思维清晰、精力充沛,甚至产生幻觉,等药力退却后,咀嚼者常常会感到沮丧、逻辑混乱,什么也不想做。在也门,上至王公,下至平民,咀嚼“恰特草”成了一种日常,也门人为了咀嚼“恰特草”,甚至把咖啡树拔

了,大量种植“恰特草”。大华公司、铁血军为了防止去也门经商、驻防的人染上这种恶习,严禁员工、士兵咀嚼“恰特草”。在后世,很多国家将这种草视为“毒pin”,严加管制。 

 郑芝龙将难min运到“翠蓝山群岛”(即尼科巴群岛-安达曼群岛)、“张骞岛”(即迪戈加西亚岛)、“卫青岛”(即毛里求斯岛)、“霍去病岛”(即留尼旺岛))、“苏武岛”(即塞舌尔群岛的主岛马埃岛)、拉穆群岛、荣西港(即今达累斯萨拉姆)、昌西港(即彭巴)、盛西港(即蓬圭河河口的贝拉)、开西港(即萨韦河河口)、疆西港(即林bo波河口)、拓西港(即理查德湾)、宇西港(即今德班港)等地后,难民们就在这些地方开荒种地。 

 原先生活在非洲东海岸的土著人(主要是班图人及其分支)也从事农业耕作,但他们大多习惯“迁徙农业”,也即今年在这里放一把火,把地上的杂草烧掉后种植农作物,到了明年他们会迁徙到异地,又放一把火然后再种植农作物。原因是他们不懂得抠肥,今年这块地种植了庄稼后,肥力不足,必须另找一块地再种农作物。汉人到了非洲东海岸后,教他们怎么利用杂草、粪便来抠肥,很快这些土著人学会了抠肥,改掉了“迁徙农业”的习惯,后来使用了化肥,几乎年年粮食大丰收,土著女人都以嫁给汉人为荣。 

 随着难民在“宇西港”站稳脚跟,大华公司在“宇西港”西偏北50公里的卡托岭(kato ridge)开采锰矿,这个锰矿是大华公司开采的大型锰矿,矿石量在一亿吨以上,二氧化锰品位在40%以上,另含铁、钼。在后世,南非在卡托岭开采的锰矿叫斯梅尔特(Cato ridge smelter)矿,为了提炼矿石中的锰,矿业公司就地建了冶炼厂。 

 郑芝龙的几万人马到达莫桑比克后,一部分士兵在赞比西河的欣代坐船到泰特,然后沿着马佐埃(mazowe)河而上,进入了津巴布韦高原的东部;一部分士兵在蓬圭河河口坐船深入内陆,然后进入来了津巴布韦高原的中东部;一部分士兵在萨韦河河口坐船上溯了160公里后,再沿着河流进入了津巴布韦高原的东南部;一部分士兵在林波bo河口上溯到与象河(olifants river,也称奥勒芬兹河)交汇处后,再兵分二路,一路继续沿着林波bo河西进,一路沿着象河西进,进入南非高原。 

 生活在非洲南部地区(今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的土著人(主要是班图人及其分支、科伊人、布须曼人)哪见过这阵势?在郑芝龙手下的猛烈冲击下,他们不是投降就是逃进密林,几年后,非洲南部地区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大明占领,大明在非洲南部成立了最大的布政司——南非布政司,由郑芝龙担任南非地区第一任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