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挺进印度洋之钦奈
邹锡熊得知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四国联军将来东方与大明舰队进行决战后,就给居曙光、张珦下令,立即歼灭荷兰、英国、法国、丹麦在印度洋沿岸的军事基地。
居曙光得令后,一边继续在恒河河口清理海盗,一边派一艘木质舰船进入胡格利河,镇守加尔各答,同时令“汉文帝号”、“唐宣宗号”南下,消灭在维沙卡帕特南的英国舰船。
自铁血军在胡格利河收缴进入河道的荷兰人、英国人武装商船的武器后,在胡格利、钦苏拉除了几艘还没出海的武装商船外,陆地上还有荷兰人修建的堡垒。铁血军的木质舰船来到加尔各答后,只要荷兰人、英国人的武装商船从上游下来,铁血军就能守株待兔。不过,铁血军并没有去攻击荷兰人在钦苏拉、胡格利的堡垒。暂时留着荷兰人在钦苏拉、胡格利的陆上军事基地,铁血军的舰船才有理由进入胡格利河。
仝麟颉的“汉文帝号”、成尚的唐宣宗号来到了维沙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
维沙卡帕特南位于马翁德拉河口,水深6-11米,是高康达王国(也称戈尔康达王国)在印度大陆东海岸的天然良港。它距北面的加尔各答、南面的钦奈都是600公里。
1347年,阿富汗君主阿拉丁·哈桑·巴赫曼沙赫摆脱了德里苏丹的束缚,在德干高原北部建立了巴赫曼尼苏丹国(简称巴曼王朝),都城在古尔伯加(gulbarga,在今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1518年,巴赫曼尼苏丹国瓦解,分裂为5个独立的苏丹国:比达尔、比贾普尔、艾哈迈德纳格尔、比拉尔、高康达,这5个国家被称为“德干苏丹国”。
1512年,巴赫曼尼苏丹国驻特伦甘纳(telangana)地区的总督库利·库特卜沙宣布独立,建立了库特卜·沙希王朝,因都城在高康达,因此也被称为“高康达王国”。1590年,高康达伊卜拉欣苏丹将都城搬到了巴吉亚纳加尔(今称海得拉巴)。1633年,莫卧儿帝国吞并艾哈迈德纳格尔王国后,再次兵临高康达。1636年,高康达苏丹阿卜杜拉·库特卜不得不拜到在沙贾汗脚下,高康达王国与比贾普尔王国一样成了莫卧儿帝国的属国。
英国人是1608年来到维沙卡帕特南的,当时的高康达苏丹穆罕默德·库利同意英国人在港口开设商馆。一开始英国人在维沙卡帕特南比较中规中矩,仅仅是做生意,但是由于高康达有丰富的钻石矿,钻石的暴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英国商人,这些商人来到了维沙卡帕特南后,英国人就在维沙卡帕特南建立了定居点。有了定居点,就得修建堡垒,以保护英国人不受侵害。1619年,英国人与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争夺战中失利后,英国人基本放弃了在东南亚的基地,集中力量经营南亚、北美洲的殖民地,因此英国人除了在印度大陆东海岸的钦奈(Chennai,也称金奈)有军事基地外,在维沙卡帕特南也有军事基地。
“汉文帝号”、“唐宣宗号”用舰炮消灭了维沙卡帕特南的英国军队后,大华公司派代表卞泓晓前往巴吉亚纳加尔(Baghianagar),去面见高康达国王阿卜杜拉·库特卜。大华公司今后要在维沙卡帕特南开设商馆、建工厂,在吉斯德纳河(今称克里希讷河)开采钻石矿,在维沙卡帕特南周边开采铝土矿、宝石矿,需要得到阿卜杜拉·库特卜苏丹的许可。
巴吉亚纳加尔建成于1591年,号称“花园城”,其标志性建筑就是“四塔楼”。“四塔楼”是一座宏伟的四方形花岗岩建筑,下方建有四座高大的拱门,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方。这些拱门支撑着两层楼房和拱廊,建筑的每一角都建有一座高达24米的尖塔,使得该建筑的高度达到约54米。历史上,1763年巴吉亚纳加尔总督阿萨夫贾希宣布独立,在巴吉亚纳加尔建立了尼扎姆王国,并把“巴吉亚纳加尔”改名为“海得拉巴”(hyderabad),尼扎姆王国也被称为“海得拉巴土邦”。
卞泓晓与高康达国王达成协议后,来到巴吉亚纳加尔西11公里的高康达城。
高康达城(golconda,也称戈尔康达城)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高康达建国后,沙希王朝重建了城市,历时62年。由于城堡是依山而建的,本身没有水源,但聪明的高康达人在城堡里面建了很多蓄水池,利用雨季将雨水存储到这些蓄水池中。城堡中不仅有宫殿、街道、商铺,还有大舞台。
卞泓晓游览了高康达城后,来到城南的高康达河(今称穆西musi河)河谷参观钻石矿。
高康达河是吉斯
德纳河(kistna river,今称克里希纳河krishna river)的支流,它起源于维卡拉巴德(vikarabad)附近的阿南塔吉利山(Ananthagiri hills),自源头流出后,一直朝东流,在瓦达帕里(wadapally)汇入吉斯德纳河,全长约2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