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挺进印度洋之锡当河(第3页)
“土司大人,假如我开采金矿,怎么交税?”
“跟他们一样,也是5%。”
“官府那边不用再交税了吗?”
“这里的税由我说了算。”
李瑭明白了,蒙莱龙收了5%的税后,官府方面都由他打点了。
李瑭把南水井河河口以上左岸的3000亩地买下来后,把地面上的楠木、铁力木、花梨木等砍伐下来后,运到锡当河河口装船。地面上的树木砍伐后,再雇佣当地人铲除地表土后,开采砂金矿。后来,勘察人员发现整条南水井河都有砂金,且在河口以上5公里、8公里、12公里的地方也发现了富含砂金的矿段。
随着南水井河砂金矿的不断开采,水井村成了水井镇。蒙莱龙通过收取税金,成了附近有名的土豪。李瑭用淘金赚来的钱,在水井村附近买了10万亩耕地,成了“大地主”。
李瑭在水井镇开采砂金矿时,易杏香在皎基开采金矿。
皎基在水井镇北50公里,位于锡当河支流皎基河(今kyaukgy河)的右岸。在后世,缅甸人在皎基东部的几条溪谷里发现了砂金矿,如在皎基东南2.5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大型砂金矿(今纳特温砂金矿),后又在皎基东1公里的山里发现了岩金矿(今皎基金矿,硐采)。
易杏香在皎基一带用售货、淘金、做木材生意赚的钱,也买了10万亩耕地。
蓝小枚直接来到了东吁镇做着生意。
东吁也称洞武、洞吾,距锡当河河口约190公里,它曾是缅甸东吁王朝的都城,大明曾在此设立过底兀剌宣慰司,隶属于云南布政司。
由于东吁曾是东吁王朝的都城,因此是锡当河流域人口最多的城市,蓝小枚带来的货物一下子就卖完了。蓝小枚在东吁安定下来后,他带来的勘察人员来到东吁西南15公里的山区勘察金矿。勘察人员在勘察了东吁的金矿后,接着又赶到东吁东南78公里的茂奇(今mawchi)找到了钨锡矿。勘察了东吁的金矿、锡钨矿后,勘察人员又赶往东吁北90公里的彬马那地区(今称内比都)勘察金矿、锡钨矿。
此时的彬马那地区还是一片荒地,“彬马那”是刘云龙根据后世的地名命名的,后来勘察人员在彬马那找到了锡钨矿,在彬马那东南6公里的找到了金矿。
在后世,东吁西南15公里的金矿称为“辛基金矿”(也称东吁金矿),有砂金矿,也有岩金矿。彬马那的锡钨矿就位于彬马那郊区,曾机械露天开采了30年,缅甸政
府将首都搬到彬马那后,为减少噪音改为手工开产,年产量只有80吨黑钨矿。彬马那东南6公里的金矿称为达耶贡(今thayetkon)金矿,是地下开采的岩金矿。茂奇钨锡矿由英国殖民者发现,二战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钨锡矿之一,有64条矿脉,矿石成分主要是锡石、黑钨矿、白钨矿,分布在垂直深度200米内,锡品位3.2%,三氧化钨品位0.75%。
历史上,彬马那(pyinmana)地区是英国人占领缅甸后,于1885年才发展成的城市,2005年,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到了彬马那,2006年,缅甸将彬马那改名为“内比都”(naypyid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