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石柱兵工厂
郑森率舰队沿嘉陵江顺水而下回到重庆,樊一蘅、王应熊、李含乙、秦良玉、杨畏知、马乾、冯良谟来到江边迎接郑森、矫琨宇、杜泽礼、马应试。
按理,樊一蘅身为川陕总督,用不着亲自来到江边迎接官职比他小很多级的郑森,但郑森率领的舰队不仅帮川军夺回了宜宾、泸州、合江、江津、重庆、合州、南充、蓬州、阆中,还炮击了昭化城、广元城,战功卓著,而且太上皇给郑森亲自赐了名“郑成功”,樊一蘅就亲自来到江边迎接郑森等人。
回到府衙后,樊一蘅召集大家召开了四川第一次军政会议。由于郑森可以与兵部直接发报,他被邀请列席了会议。
郑森率舰船进入嘉陵江作战期间,朝廷利用长江水道又给四川运来了4000支燧发枪、120门大炮,还有100万两银子、10部电台。这次运来的大炮不仅有步兵炮,还有加农炮、榴弹炮,这些武器都被樊一蘅“贪wu”了,全装备到了他带来的2万人马中。再加上前段时间收取的田赋,樊一蘅现在是财大气粗,虽兵员不多,总共也只有10万人马左右,但兵器精良,因此他特意将在川的各位大佬请到重庆,商讨反击张献忠的作战计划。
会议由樊一蘅主持,他说道:“除了户部侍郎吴宇英正在来重庆的路上外,朝廷在四川的高级官员差不多都在这里了。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听取土改的实施情况,检讨前一段时间对张献忠、摇黄军的作战情况,商讨反击张献忠的作战计划。不过,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请郑舰长介绍一下全国的局势。”
于是,郑森就画了张世界地图,向大家介绍了铁血军在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西伯利亚、蒙古高原、辽东所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朝廷在南直隶训练的60万新军的情况。
在座的除了秦良玉外,其他人包括樊一蘅,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事,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我们在丢城失地,铁血军却在开疆拓土,不仅打败了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的军队,还占领了这么多地方。他们心里都在感叹道,华夏历史上仅有刘云龙一人矣。
接下来,由王应熊介绍情况。他首先汇报了四川境内明军控制地区收取的田赋情况。
王应熊说道,张献忠入川后,与李自成一样,并不收取田赋,其收入主要靠夺取大地主、豪绅的财产,因此他在占领区并没有收取夏赋。进入十二月以来,我们在收复的地区夏赋、秋赋一起征收,已征收到了500568万石田赋,到年底预计还能收到12万石田赋,加上境内我军控制区内各土司上交的田赋,估计能收到的田赋约在70万石左右,折银70万两。由于境内工商业、矿业因战乱遭到严重破坏,收取的工商税、矿税只有2万两。我们不仅要赈灾,还要配合朝廷实施土改、养活官员以及战时的士兵,即使朝廷支援了我们100万两银子,靠这172万两银子是远远不够的。
大家都听懂了王应熊的话外之音,就是要赶紧对张献忠发起总攻,灭了张献忠或把他赶出四川后,在成都府、潼川府、龙安府、嘉定州、邛州、雅州收取田赋。
王应熊介绍完田赋情况后,有介绍土改情况。他说道,四川境内官田所占比例历来就很少,万历年末四川的田亩除了军田、土司地外,官田为292235亩,民田为13190532亩,每年收取的田赋在1283559石左右,亩均缴纳的赋税为9.52升。由于朝廷对南直隶苏州府、松江府实施重税,苏州府、松江府亩均缴纳的赋税分别为28.53升、23.77升,因此四川亩均缴纳的田赋位列全国第三。而土地兼并严重的湖广、河南、北直隶,大地主、豪绅、官员占据土地后并不交税,因此这几个布政司同期亩均缴纳的田赋分别只有1.12升、1.51升、2.01升。四川的土地兼并现象主要集中在成都府,蜀王府占据了成都府田地的七成,因此今后土改的重点就是成都府。近年来其它地区因战乱,不仅人口减少,很多田地也荒芜了,特别是摇黄军作乱的保宁府、顺庆府,人口、耕作的田亩都减少了4成左右,我们把荒芜的田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后,人均耕地21亩。夔州府、重庆府实施土改后,人均耕地也在16亩左右。泸州、叙州府土改后,人均耕地也在8亩以上。当然,我们不能光看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而是要切切实实把土地分到农民手中。重庆府、播州司、叙州府、镇雄府、乌撒府、马湖府、乌蒙府境内各土司辖下还有大量田地,除了石柱司主动要求实施土改外,其他土司还没实施土改,不过为了保持这些地区的稳定,我建议暂不实施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