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御驾亲征(13)
第630章 御驾亲征(13)
朱慈烺、刘云龙正商量着兴和府的事,突然听见营帐外闹哄哄的,朱慈烺对刘增福说道:“去看看怎么回事?”
一会儿刘增福进来禀报:“陛下,腾吉斯、腾吉泰要看‘四轮巨兽’,段廷欢不让他们看,因此吵起来了。”
朱慈烺、刘云龙就走到营帐外,果真看到一群士兵在阻止腾吉斯、腾吉泰,不许他们靠近汽车、挖掘机、推土机。腾吉斯看到朱慈烺出来后,忙跪下说道:“陛下,我就想看看这些巨兽是有多少条牛、多少匹马拉的,可段将军不许我看。”
朱慈烺说道:“这些汽车、挖掘机、推土机并不是用牛、马拉的,而是由机器驱动的。”然后对段廷欢说道:“让他们看看又无妨,何必吵架呢?”
段廷欢说道:“我这不是想保密吗?”然后对腾吉斯说道:“既然皇上同意你们看了,那你们就去看看吧,可不许碰,碰坏了要赔的。”
腾吉斯心想碰坏了要赔,我拿什么赔?于是说道:“我们就看看,绝不碰你的宝贝。”
腾吉斯、腾吉泰从地上起来后,就带着手下去看汽车、挖掘机、推土机了。
回到账内后,朱慈烺对刘云龙说道:“关宁军、征西军即将对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发起攻击了,你能介绍一下这3个蒙古部落的情况吗?”
刘云龙就向朱慈烺了介绍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的情况。
“土默特”在蒙语中是“数万”的意思,其部众来源于“林中百姓”的秃马惕部,成吉思汗征服了秃马惕部后,一些人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而留在了异地,另一些人在部将豁儿赤统领下,驻扎在阿尔泰山,负责把守阿尔泰山的12个山口,后来土默特部来到了阴山山脉中部大青山南北的大黑河流域。
阴山南部大黑河的平原在北魏时期称为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就是这个地方,也就是河套平原中的“前套平原”。辽代在这一带设云内州,此后金代、元代都沿置云内州,“敕勒川”被称为“丰州滩”。到了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沿置云内州,洪武六年(1373年)云内州被鞑0靼攻陷,云内州被废。宣德元年(1426年)明军攻占了“丰州滩”平原,再次设云内州。成化元年(1465年)鞑0靼再次占据了丰州滩,朝廷虽多次派兵讨伐,但是都无济于事。到了嘉靖年间,俺答汗率土默特部来到了丰州滩(即敕勒川),此后丰州滩被称为“土默川”。
“鄂尔多斯”来自于古突厥语,意为“守卫”之意。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位,他为了纪念成吉思汗,在哈拉和林建立了纪念宫帐,这个宫帐称为“八白室”,从蒙古各部的万户、千户、百户的儿子及百姓中挑选出有才华、身体健壮者加入兀良哈部,由兀良哈部世代守卫成吉思汗的陵墓、宫帐。忽必烈时期,将“八白室”移到了锡林郭勒草原闪电湖畔的上都。北元时期,蒙古人又将“八白室”转移到了克鲁伦河畔。十五世纪初,兀良哈人又将“八白室”移到了阿尔泰山西的准噶尔盆地。卫拉特部与喀尔喀部的战斗中落败,卫拉特部退到了准噶尔盆地,兀良哈人与一部分卫拉特人又将“八白室”从准噶尔盆地移到了阴山山脉、黄河之间的后套平原,这部分人就形成了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
“永谢布”名称并不来自蒙语,也不是来自突厥语,而是来自于元代在五台海子(今称察汗淖尔湖)一带建立的“云需总管府”,有10营组成,分别是阿速特、喀喇沁、舍奴郎、孛来(即布里亚特)、当剌儿罕(也称唐拉噶尔)、失保嗔(也称锡包沁)、巴岳特(也称叭要、摆要)、荒花旦(也称晃霍坦)、奴母嗔、塔布乃麻。起初,永谢布10营中的大部分士兵并不是蒙古人,比如阿速特人就来自于西亚的阿速人(今称奥塞梯人),喀喇沁人源自于钦察草原的哈剌赤人(今属土库曼),他们长期驻守在五台海子,就逐渐蒙古化了。也先时期,永谢布部臣服于也先,其首领布库索尔逊因泄露了俘获明英宗一事,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被也先杀害。景泰五年(1454年),布库索尔逊的儿子巴郭杀死了逃亡的也先,替父亲报了仇。随后,巴郭率永谢布部投靠了鞑靼,并于成化年间东迁河套地区。
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后,右翼蒙古由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三个万户组成,由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主政右翼三万户。但是由于永谢布部的首领亦不剌不服达延汗,并杀死了乌鲁斯博罗特,达延汗不得不征
讨永谢布部,亦不剌不得不率一部分属民逃往青海,永谢布部的另一部分人留在了河套地区,此后永谢布部就分为二部分。
亦不剌逃走后,达延汗令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也叫阿尔苏博罗特,因号赛音阿拉克,汉译赛那剌)统帅右翼三万户,令十子乌巴撒察青台吉(有些史书上也记作五八山只台吉)统领留在河套地区的永谢布部。乌巴撒察去世后,其二个儿子内讧,长子实喇死于内讧,次子阿济也被巴尔斯博罗特废除了袭位的权力,永谢布部就由巴尔斯博罗特的六子博迪达喇统领。期间,巴尔斯博罗特年幼的四子巴雅斯哈勒昆都力哈(也称老把都、巴雅思哈勒昆都仑汗)利用其父亲的地位,趁机占据了喀喇沁部(也称哈剌嗔)。
当时土默特部有7个鄂托克,分别是多伦土默特(也称多罗土蛮)、蒙古勒津(也称满官嗔)、巴林、茂明安(也称麻古明安、毛明安)、杭锦、达拉特(也称打郎)、布格勒斯(也称布喀勒斯),也即土默特部是由多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其中多伦土默特鄂托克是本部,而布格勒斯鄂托克又是由布格勒斯、依德、依客、撒尔珠特、吉尔肯等小部落组成的小联盟。
正德十二年(1517年),达延汗去世后,由巴尔斯博罗特继承汗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巴尔斯博罗特也去世了,按照蒙古草原古老的传统,蒙古右翼对牧地和部众又一次进行财产、土地的分封。
巴尔斯博罗特的长子衮必里克分得鄂尔多斯万户,他的手下也有十二个鄂托克,分别为失保嗔(也称锡包沁)、乌拉特(也称乌喇特)、达拉特、杭锦、乌审、诺木达尔(由卫新、百速特二部组成)、布扬浩(由伯特金、哈里古沁二部组成)、畏0吾儿、阿玛海、班尔扎(由浩济特、克列两部组成)、察哈特(由察哈特、明阿特二部组成)、科尔沁(由科尔沁、忽雅古沁二部组成)。
巴尔斯博罗特年仅13岁的次子俺答汗(也称阿勒坦汗)分得了土默特万户的大部分,并增加了畏0吾儿(也称畏0吾儿沁)、乌审(也称兀慎、乌古新)、巴岳特(也称叭要、摆要)、乌鲁特(也称兀鲁)、弘吉剌特(也称王吉喇)五个鄂托克,这样俺答汗手下有了12个鄂托克。
巴尔斯博罗特的其他后裔领有少部分土默特牧地。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达延汗的长孙博迪继承了汗位。在东蒙古平叛兀良哈部叛乱及在西征卫拉特部中,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功勋卓越,俺答汗被封为“索多汗”,衮必里克被博迪汗授予“墨尔根汗”。
后来,土默特部在长期的征战中,分为三部分,即青海土默特、东土默特、西土默特。
亦不剌到了青海后,大明在关西七卫中的蒙古王公纷纷投靠了亦不剌,这部分蒙古人被称为“西海蒙古”。嘉靖十一年(1532年)俺答汗西征青海,打败了“西海蒙古”,青海“永谢布部”消失,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青海成了土默特部的‘飞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俺答汗为了保证自己及后代能自由来往于漠南、青海参拜活0佛,就把儿子丙秃及部分部众留在了青海,而俺答汗的侄孙、鄂尔多斯的宾图台吉留在了凉州的松山滩草原(今属甘肃天祝县),共有29名贵族留在了青海,这部分蒙古人被称为“青海土默特”。
土默特俺答汗的长子是辛爱黄台吉,也叫僧格,16世纪中叶,当察哈尔部南下控制了“兀良哈三卫”的北部诸部时,南部的朵颜卫并不愿归附察哈尔部,在领主恩克兄弟9人的带领下,携带着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祭祀宫帐投奔了土默特部的俺答汗。俺答汗将恩克弟弟4人所部收为自己的属民,由长子辛爱黄台吉统领;将恩克兄弟另5人所部赐予其弟弟巴雅思哈勒昆都仑汗的喀喇沁部。土默特部为了管理投诚的朵颜卫,辛爱黄台吉、巴雅思哈勒昆都仑汗就携其子孙、部众向东迁徙。不过,随辛爱黄台吉东迁的土默特人中,并不都是“多伦土默特人”,绝大部分是土默特部落联盟中的“蒙古勒津人”。辛爱黄台吉来到东部后驻满套儿(也称满桃,今河北丰宁县一带),与朵颜卫一起游牧,原“兀良哈三卫”中的朵颜卫人就逐渐融入了土默特部,这部分土默特被称为“东土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