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御驾亲征(8)(第2页)
“你的意思是,让百姓来淘金或开采金矿后,矿区附近就会聚集大量的矿工。这些矿工都需要粮食,矿工的家属就会在矿区附近开荒种地。”
“对。还可以在这一带适当的伐木。这样,几年之后就会在金矿附近、伐木区附近开垦出大片良田。”
“这一带还有其它矿产吗?”
“这一带除了金银矿外,还有铜钼矿、铅锌矿、铁矿、锰矿、煤矿、膨润土矿、萤石矿、石灰石矿、石英石矿、磷矿、叶腊石矿等。
比如巴林出产一种叶腊石,它与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及福建的寿山石一起被称为“四大名石”,巴林石辽代时期就已开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他的属下就向他奉献了一只巴林石碗,被成吉思汗赐名为‘腾格里朝鲁’,也即‘天赐之石’的意思。”
“既然这一带有这么多矿,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两岸又能开垦很多耕地,是否可以在这一带建个工业城镇。”
“当然可以,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业城镇建在乌兰哈达地区,今后就按我们汉人的习惯把乌兰哈达称为‘赤峰’。”
“‘赤峰’?这个地名不错。”
刘云龙又对朱慈烺说道:“皇上,我有个建议,不知该不该说?”
“什么建议?”
“恢复内地裁减的驿站,并在西伯利亚、楚科奇、阿拉斯加、卑诗、安东半岛、黑龙江、兴凯湖、库页岛、济州岛、台湾岛、西贡、河仙镇、郑和岛、吕宋、淡马锡、伊里安岛、帝汶岛等地区设立驿站。”
朱慈烺一听,忙说道:“当年父皇因财政困难,裁减了不少驿站。你现在让我来恢复、新设驿站,不是与父皇对着干吗?”
“当年太上皇确实因财政困难,裁减了不少驿站,驿卒李自成还因衣食无着,加入了农民军。但现在不同了,南方能给朝廷提供大量税赋,已能养得起这些驿卒了。不过,我说的驿站并不是让路过的官员白吃白喝白睡的那种驿站,而是专门传送信件、物件的驿站,可以把它称为‘邮政’。”
“邮政?”
“皇上,今后分居各地的百姓总是要与家人、朋友通信的,比如某对父母居苏州,他的几个子女分别去了雅库特、阿拉斯加、帝汶岛发展事业,这些子女肯定会每隔一段时间写信向父母报平安,兄弟姐妹之间也会不时地写信互相问候,甚至会邮寄一些衣物、特产。同样,分居各地的朋友之间也会相互写信,邮寄一些物品给对方。朝廷设立邮政后,不仅可以为各地官府之间的书信来往提供方便,老百姓也能很方便地进行通信了。”
“邮政的经费怎么解决?”
“朝廷可以印刷邮票,内地之间来往的信件,百姓买个几文的邮票,内地与边远地区来往的信件,百姓买个十几文的邮票,这样不就解决邮政的经费了吗?至于邮寄信件、物品究竟需要多少邮费,由朝廷户部进行仔细研究。”
“你说的有理,等我回南京后,就在户部下设‘邮政院’,由‘邮政院’进行调研后确定具体的邮费。朝廷建立邮政院后,出差的官员怎么办?”
“出差的官员可以住在途径地官府指定的客栈,这些客栈可以称为‘招待所’,为了防止官府兴办的‘招待所’亏本,空闲时可以向社会开放。”
“你这个建议不错。”然后,朱慈烺问道:“我们现在去巴林,还是直接去达里湖?”
刘云龙说道:“我们直接去达里湖吧。”
在朱慈烺、刘云龙去达里湖时,鲁之域、刘积福对巴林部展开了进攻。
巴林部的祖先来自于成吉思汗的十世祖孛端察儿,孛端察儿在攻打札儿赤兀惕部落时,捉到了一名叫“兀良合真”的女人,这个女人就跟孛端察儿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巴阿邻”,巴林是“巴阿邻”的汉译。孛端察儿去世后,他的子孙曾一度归属泰亦赤兀惕部,到了成吉思汗时期,他们投靠了成吉思汗,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立下了丰功伟绩。后来,成吉思汗将巴林部3000户安置于阿尔泰山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到了十三世纪末,巴林部迁徙到了喀尔喀河(即哈拉哈河)一带游牧。达延汗时期,巴林部归于喀尔喀左翼三万户(即察哈尔、兀良哈、喀尔喀)之一的喀尔喀部。十六世纪中叶,兀良哈部发生了叛乱,叛乱被平息后,兀良哈部被分割,巴林部也分到了一部分兀良哈人。那时巴林部的首领是苏巴海(也称速把亥),万历十年(1582年),苏巴海率巴林部进攻大明镇夷堡时,被明军李成梁部参将李平湖一箭射死,他的头颅被明军将领李有名割了下来。苏巴海死后,由三子把兔儿(也称巴噶巴图尔)继承巴林部首领,把兔儿死后,又由把兔儿的儿子色特尔继承首领。崇祯元年,巴林部因不服林丹汗,被林丹汗击败,色特尔本想投奔科尔沁部,谁知科尔沁部不愿接受巴林部,色特尔无奈之下就率子色布腾、额布格岱洪巴图之子色棱(色特尔的侄子)、和托果尔昂哈之子满珠习礼(色特尔的侄子)等归附后金,跟随后金征伐林丹汗。崇祯元年(1628年),巴林部随后金军从养畜牧河入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