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御驾亲征(3)(第3页)

 明军舰船炮击觉华岛炮台时,驻守在宁远城的阿哈尼堪就听到了炮声,于是他匆匆赶往东门。

 孝庄皇太后带着福临离开盛京时,阿哈尼堪没有随伊尔登留守盛京,而是与硕詹一起护卫着孝庄皇太后先撤到了锦州。布达奇受命带着3000名蒙古兵驻守锦州后,阿哈尼堪受命带着2000名清兵驻守宁远城。昨天晚上,驻守山海关的努山派人来,说是山海关遭到了明军的进攻,让他派兵增援山海关,可自己手下只有2000人,哪里还派的出援兵?于是就一口回绝了努山的请求。

 阿哈尼堪来到东门后,听着远处传来的炮声,就觉得不太妙,因为这种炮声根本就不是神威大将军炮、红衣大炮(明军称红夷大炮)、大将军炮、佛朗机炮的声音。他想用望远镜看个清楚,可自己的单筒望远镜倍率太低,根本看不到觉华岛上的情况,看着看着,倒是看见了海面上驶来了十几艘舰船,再仔细一看,是明军的舰船。他终于明白了,明军不仅在进攻山海关,还来进攻觉华岛、宁远城了。于是,他赶紧下令四角的大炮调整炮位,准备轰击海面上的明军舰船。同时下令,所有的守军都上城墙坚守。

 吴山桂驻守宁远城时,四角炮台上安装的都是红夷大炮。清军占领宁远城后,没有安装最好的“神威大将军炮”,而是安装的仿制红衣大炮。

 清军仿制的红衣大炮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比神威大将军炮的口径大10毫米,为120毫米,炮重在2000斤以上,有效射程在3里左右,最大射程在5里左右。这么重的大炮,东北角、东南角的炮位调整还比较容易,西北角、西南角的大炮要调整炮位就麻烦多了。

 还没等清军的炮位调整过来,海面上传来了几声炮响,几颗炮弹向宁远城飞来,有的炮弹落在了城外,在地面上炸出一个大坑;有的炮弹落在了城内,炸塌了几座房子。

 城墙上的清军士兵听到炮弹的爆炸声后,很多人的耳朵都快被震聋了,见到炸出的大坑、炸塌的房屋,都感到心惊肉跳,心想明军的舰炮也太厉害了吧!

 阿哈尼堪的耳朵还在嗡嗡响时,明军的舰炮再次响起,这次炮弹落地的准头精确多了,大多落在了四角炮台上。很快,阿哈尼堪布置在炮台上的大炮都被炸毁了,炮兵的肢体飞出了几十米远,甚至东南角的炮台都被炸塌了。

 待摧毁了清军安装在炮台上的大炮后,明军的舰炮开始炮击城墙、城门以及城内建筑。要是换了别的城市,刘云龙可不会轻易炮击城内建筑,但吴三桂离开宁远城后,把宁远城内所有的百姓都带走了,此时城内除了2000名清军士兵外,没有任何平民,因此即使把城内建筑都炸塌了,也不会误伤一个平民。

 炮击20分钟后,明军的舰炮终于停止了炮击。宁远城的城墙已没有完整的了,驻守在城墙上的清军士兵死的死,伤的伤。

 还活着的阿哈尼堪初步估计了一下,还能战斗的只剩下1000人不到了。他胆战心惊地透过城垛,看着远处的海滩,发现已有1000多名明军士兵登陆了。这些明军士兵排着队,敲着鼓,踩着鼓点朝宁远城走来,他们的身后,还有

十几艘船载着明军在朝海岸而来。

 待城外的明军士兵走到距东门半里远时,他们停下来了。阿哈尼堪正赶到疑惑时,看见登陆的明军中走出一个人,这个人举着白旗,一边用满语喊着“不要射箭”,一边直朝东门走来。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山海关投降了的努山。

 等努山走近东门50米时,他停住了,然后朝城墙上大喊道:“阿哈尼堪在吗?”

 城墙上的阿哈尼堪听见喊声,就直起身子,朝城下一看,那不是镇守山海关的努山吗?他怎么会和明军一起来宁远城的?难道山海关失守后,他投靠了明军?于是回答到:“我在这里。”

 “阿哈尼堪,我是来劝降的。”

 “你投靠了明军?”

 “明军攻陷了山海关,我还能怎么办?”

 “你2万多人都没守住山海关?”

 “你已领略了他们大炮的厉害,换做是你,你能守住吗?”

 阿哈尼堪心想,要是明军再来一轮炮击,恐怕这里的城墙上没一个活人了,于是老实说道:“我也守不住。”

 “既然守不住,那就听我一句劝,投降吧。他们的皇帝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他们的皇帝也来了?”

 “嗯,就在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