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御驾亲征(1)(第3页)

 杨玉林,北直隶人,崇祯三年(1630年)武举人,崇祯十六年任潼关兵备道佥事,李自成破潼关后,降李自成。李自成进北京后,封为户政府侍郎,并随郭升到山东。郭升退出山东时,杨玉林还在临淄。

 朱慈烺一听就知道青州城还在自己手里,于是问道:“赵应元、杨玉林没跟着郭升逃离山东?”

 “赵应元本想跟着郭升退到河南去,但到了长山县(今属邹平市)境时,发现退路已被清军切断,于是就在临淄(今淄博)一带流窜,遇到了杨玉林,于是一起抗击清军。王鳌永攻打青州城时,赵应元、杨玉林率部从背后袭击了他。”

 “赵应元、杨玉林人呢?”

 “李士元杀了王永鳌后,赵应元、杨玉林就率部投靠了李士元。他俩手下还有2千多人,我怕他俩再次造反,就把他俩调到了烟台山。”

 朱慈烺就问朱成矩:“赵应元、杨玉林在烟台山还老实吗?”

 朱成矩说道:“陛下,赵应元、杨玉林到了烟台山后,他俩的手下被我分散后,去了各厂矿做巡更,他想闹也闹不起来了。”

 “嗯,看在他俩还能抗击清军的份上,就让他俩待在烟台山吧。”朱慈烺又问曾化龙:“其它的呢?”

 “方大猷率兵数次进攻满家硐、榆园,但都被宫文采、张七击退了。上个月,宫文采听说朝廷已取消了匠户后,就给我写了一封信,愿归顺朝廷,并请求支援。”

 “不是只有满家硐吗,怎么又冒出个榆园来了?”

 “榆园位于东昌府曹州、濮州一带,原为德王的封地,自万历年间起就天灾人祸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这些被抛荒的耕地长出了大片的榆钱树。四五年前,曹州、濮州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蝗灾,德王却不顾百姓的死活,不仅将大片耕地占为己有,还拼命加税,导致盗贼四起,为首的有张七、任七、梁敏、范慎行,经官府清剿,他们暂时消停了。郭升来山东后,他们再次起事,投靠了郭升。郭升退出山东时,张七、任七、梁敏、范慎行没有跟随他离开山东,而是留在了曹州、濮州,推张七为首领,号称‘榆园义军’。”

 “原来如此,看来宫文采、张七倒还有点血性,不愿降清。可惜呀,当初要是朝廷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也不至于造反。”说完,朱慈烺问刘云龙:“你的人能去支援宫文采、张七吗?”

 刘云龙说的:“从沛县到嘉祥有200里路,嘉祥到曹州又有200多里路,我的人可以去满家硐、榆园,但是......”

 “你怕高杰守不住徐州?”

 刘云龙把朱慈烺拉到一边,轻声说道:“龚广方、宋若水、柴济汉、桂栋材离开驻地后,万一高杰、刘良佐真闹出点幺蛾子,甚至与左良玉联合起来,那就不是能不能守住徐州了,恐怕还会累及凤阳、淮安、扬州。”

 朱慈烺也轻声说道:“凤阳有马士英,淮安有路振飞,庐州有黄得功,怕什么?”

 “黄得功的2万新兵还没训练成军呢。”

 “他们要闹事,也不会这么快吧?再说,我们总不能看着近在咫尺的抗清队伍被消灭呀?”

 刘云龙见朱慈烺坚持要增援满家硐,于是说道:“行,我马上给刘玉尺发报,让他增援满家硐、榆园。”

 朱慈烺听后点点头,又问曾化龙:“还有别的嘛?”

 “衡王想离开青州。”

 衡王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皇帝朱见深封给他第五个儿子朱佑楎的,封地就在青州。到崇祯年已传了六世七王,分别是朱佑楎、朱厚燆、朱载圭、朱载封、朱翊镬、朱常?、朱由棷。崇祯十五年(1642年),阿巴泰率清兵攻打青州城时,朱由棷还挺身而出,亲临城头,鼓励守军与清兵搏斗,与李士元一起击退了阿巴泰。

 朱慈烺听曾化龙说起朱由棷想离开青州,想了一会儿,说的:“朱家宗室在北方的已不多了,就让他移驻蓬莱吧。不过,你告诉他,他离开青州

后,衡王府在青州的土地必须无偿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那他今后靠什么养活王府的人?”

 “阿巴泰、李自成、多尔衮都没能攻陷青州,衡王府是北方唯一没有受到重大损失的藩王,他应该还有点钱。他到了蓬莱后,就让他做生意。”

 刘云龙听后,说道:“可以让衡王在蓬莱办一家纺织厂,由我向他优惠供应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