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潘茂 钱国华(第3页)

 “大人,你不会治他们的罪吧?”

 “要在几个月前,我肯定会治他们的罪。现在想想,他们同情你们也情有可原,谁让你们都吃不饱肚子呢?”

 “我家真分到地了?”

 “你家真分到地了,可惜没你的份。”

 “只要我们的父母、妻小不再挨饿,你砍了我们的头,我们也不会怨你。”

 “谁说我要砍你们的头?不过,你们和你们的部下都不能再回家了。”

 “不许我们回家?”

 “你们毕竟是造0反过的,朝廷怕你们留在原籍,会继续祸害乡里,因此要把你们交给公子殿下来处置。”

 “把我们交给苏州的刘云龙?”

 “以后你得称他公子殿下,别乱喊名字,知道了吗?”

 “知道了。”

 “你们先回家看看家人,三天后我把你们送到苏州去。”

 潘茂在官兵的押送下,回老家看望父母、妻小。路上,他看到田间的作物长势良好,一点都看不出受过灾的样子,如接下来风调雨顺的话,今年的秋收肯定是个丰收年。到了老家芋头岭后,在田间劳作的父母、妻子走上了田岸。

 潘茂问妻子:“这些地真是我们家的?”

 妻子说道:“是的。”

 父亲对潘茂说道:“等你吃满官司,还是回家好好种地吧。”

 潘茂告诉父亲:“我不能留在这里伺候你了。”


 “啥意思?”

 “官府要把我交给苏州府的公子殿下,还不知道他会怎么处置我。”

 “就是太上皇的义子吗?听说他是个好人,我们使用的农药、化肥都是他生产的,他应该不会难为你的。”

 “希望如此吧。”

 钱国华被官兵押着回到了老家官窑村(今称官庄村)。

 溧阳与宜兴一样,有很多烧制瓷器、陶器的窑炉,官窑村的窑炉属于官窑,因此窑炉所在村子被称为官窑村。

 钱国华在起事前是官窑村的窑工,是世袭的“匠户”,除了官府发给的盐粮和偶尔赏赐的衣物外,没有其它收入,因此生活极为艰难。钱国华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带着部分窑工起事,后与潘茂率领的农民军合流,与官军作战。

 钱国华回家后,村里所有的窑工都迎了出来。

 有些老人问钱国华:“我家老二跟你走了,怎么没回来?”

 “我家狗剩呢?他跟你走快一年了,还好吗?”

 “我家阿憨呢?该回来成家了。”

 ......

 钱国华听了这些老人的责问,无言以对。他可不敢告诉这些老人,他们的孩子都战死了。他看见自己的父母、妻小从人群后挤了出来,于是双膝下跪,对父亲说道:“阿爸,我回来看你们了。”

 父亲扶他起来后,说道:“回来就好,以后在家好好烧窑炉。”

 “听说官府把窑炉分给村里了?”

 “官府不仅把官窑分给村里了,还给我们分了地。”

 “窑炉人人有份?”

 “嗯,今后村里烧制瓷器后,卖的多,收入就多。”

 “太好了。不过,我回来看看就走。”

 “你要吃几年官司?”

 “官府没说让我吃官司,说是要把我交给苏州府的公子殿下。”

 “是不是那个叫刘云龙的?”

 “是的。”

 “那好呀,听说刘云龙的公司也有好几个窑炉,烧制的瓷器比我们的瓷器还要好。你跟着他好好学技术,回来后我们就能用新法烧制瓷器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