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蒙古高原(4)(第2页)
漠北喀尔喀蒙古硕垒部的营帐就设在克鲁伦巴尔和屯(今称温都尔汗)。
硕垒,出生于万历五年(1577年),是成吉思汗的第18代后裔,后从父亲谟啰贝玛那里继承了“鸿台吉”称号。崇祯七年(1634年)
林丹汗去世后,他的正宫福晋娜木钟(也称嚢嚢皇后、囔囔福晋,即娘娘)第一个投降了皇太极,并嫁给了皇太极。娜木钟是硕垒夫人阿海的妹妹,也即硕垒与林丹汗是连襟关系,因此林丹汗称“大汗”后,硕垒投靠了林丹汗。硕垒原有七大部落,分别是和罗部、库里叶部、绰虎尔部、库克亦特部、合答斤部、巴尔虎部、兀良哈部。由于硕垒的三伯父无子嗣,硕垒的三伯父去世后,他又继承了三伯父的一部分土地和人口,如巴特尔、额日斯、苏合、苏古尔特、哈布日等,实力有所增长。林丹汗死后,察哈尔部的很多人又投靠了硕垒,如浩齐特部的诺蒙达、乌珠穆沁部的凌奎、苏尼特部的朝尔、阿巴嘎部的多尔济,阿巴嘎纳尔部(也称阿巴哈纳尔部)的诺密特默克图干脆带着整个部落的1万户投靠了硕垒。察哈尔部的几个部落投靠他之后,就觉得人多势众,声势浩大了。于是,在察哈尔部几个台吉、宰桑的鼓动下,经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同意,在哲布尊丹巴多罗那他的主持下,硕垒称汗了。此后,硕垒在致林丹汗遗孀、后金皇太极的信件中就称自己是“马哈撒马蒂车臣汗”,简称“车臣汗”(注:“车臣”在蒙古语中是“英明”的意思)。在漠北喀尔喀三部中,硕垒是最后一个称“汗”的。崇祯八年(1635年),嚢嚢福晋嫁给了皇太极后,硕垒与皇太极又成了连襟关系。于是,硕垒为了搞好与后金的关系,就致信皇太极,并送上了骆驼和马匹。崇祯十一年(1638年),漠北喀尔喀三部正式与清廷建立了每年进贡一匹白骆驼、八匹白马的“朝贡关系”,简称“九白之贡”。
硕垒有十一个儿子,除幼子尚未成年外,其他十子分别为长子麻察里,次子察布里,三子拉布里,四子本巴,五子巴布,六子绰斯喜布,七子巴特玛什,八子车布登,九子阿南达、十子布达扎布。硕垒称汗后,将他的十个儿子分封各地,将继承过来的原三伯父的几个台吉、投靠他的原察哈尔部的几个台吉也封了地,这样他手下一共有21个台吉、51个鄂托克宰桑,部众约有15万人。历史上,漠北蒙古依附清朝后,就是根据硕垒汗21个台吉的领地划分了21个旗,后来硕垒汗的幼子成年后,清廷给硕垒汗又增设了2个旗,变成了23个旗,54个宰桑。
尽管巴特尔、额日斯、苏古尔特、苏合、诺蒙达、凌奎、朝尔、多尔济、栋伊什喇布等原属于原硕垒三伯父、原察哈尔部那边的台吉,不是硕垒的儿子、老部下,但他们的姓氏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即孛儿只斤氏),属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
硕垒刚刚端起一杯三福晋给他倒的酒,门外一个亲兵闯了进来,向他报告:“大汗,阿木尔、阿尔斯楞在外面求见,说是有重要军情。”
硕垒的嫡妣吉给他生了2个儿子,一个是长子麻察里,一个是五子巴布。麻察里的驻地在巴彦图门(也称克鲁伦,今称乔巴山),巴布的驻地在哈拉诺尔(今在俄罗斯境内)。阿木尔是麻察里的亲信,阿尔斯楞是巴布的亲信。硕垒一听二个儿子派亲信来了,就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他俩进来后,只听阿木尔说道:“大汗,不好了。”
硕垒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阿木尔说道:“东边来了数万汉人军队,大王子的人已与他们干起来了。”
阿尔斯楞也说道:“大汗,北边也来了好多大明的军队,已占领了哈拉诺尔。”
硕垒部里也有汉人,那是替蒙古人打铁、织布的奴隶,所以他对汉人并不陌生,但一下子来了数万汉人军队,那就出大事了,忙问阿木尔:“汉人军队在几千里外的南方,他们怎么会来这里的?不会是多尔衮的汉八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