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38)


 第564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38)

 袁时泰率领铁血军离开亚梅什湖,2000骑兵沿河岸上行,2000步军坐船上行。继续溯额尔齐斯河而上约300公里后,来到了恰甘河(今chagan河,也称查干河)河口。在刘云龙的地图上,这个地方称为“东阳”。

 恰甘河是额尔齐斯河的左岸小支流,它发源于额尔齐斯河南岸的戴格伦山,自源头流出后,先向西流,再转向北流,汇入额尔齐斯河,河道长度约100公里。恰甘河除了春季有融化的雪水补给外,其余季节很少有雨水补给,因此经常干涸、断流。

 袁时泰到达河口后,千总濮荣向他报告,先头部队到达这里后,发现蒙古人在这里建佛塔,其中很多工匠是汉人。

 袁时泰一听有很多汉人,就问道:“这些汉人来自哪里?”

 濮荣回答道:“经询问,他们大多来自嘉峪关。”

 “嘉峪关距这里接近2000公里,他们是怎么来的?”

 “他们是被蒙古人请来的,说是在这里建佛塔后,老天爷就能保佑这里经常下雨。”

 “胡扯,这一带本就属于干旱地区,建了佛塔也没用。”

 “可蒙古人就是这么说的。”说完,濮荣问道:“我们要把这些汉人工匠带走吗?”

 “他们被蒙古人欺负没有?”

 “这倒没有,蒙古人还是很尊重这些工匠的。”

 “那就让他们留在这里继续建佛塔吧。”

 濮荣走后,书吏章雅安问道:“我们就在佛塔附近建基地吗?”

 袁时泰看了看章雅安,说道:“为啥不可以?我们还要建一座庙。”

 “是建汉传佛教的庙,还是藏传佛教的庙?”

 “我们是汉人,当然建汉传佛教的庙。”

 “行。我这就去安排。”

 后来,铁血军在“东阳”建的庙成了额尔齐斯河流域唯一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被义兴帝朱慈烺赐名为“西普陀寺”。

 历史上,俄国人于1718年占领这里后,兴建了“塞米巴拉金斯克”城堡。二十世纪40年代末,前苏联为了研制核武器,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建立了核试验指挥中心,将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的戴格伦山地区划为核武器试验场,在该试验场进行了456次核试验。前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将“塞米巴拉金斯克”改名为“塞米伊”(也称谢梅)。

 袁时泰率部继续上行约200公里,前方就是乌尔巴河河口。

 乌尔巴河是额尔齐斯河的右岸支流,它发源于阿尔泰山西北麓,长约150公里,它从阿尔泰山流入草原后,由于水量较大,可以通航,通航里程约50公里。乌尔巴河在草原上留下了无数的小湖,因此这里水草丰美。过了乌尔巴河河口就进入阿尔泰山了。历史上,俄国人于1720在乌尔巴河河口建造了“乌斯基卡缅诺戈尔斯克”城堡,前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将其更名为“厄斯克门”(oskemen,也称奥斯科曼),是东哈萨克斯坦州的首府。

 斥候向袁时泰报告,前方乌尔巴河河口周围有2000多蒙古人,他们是杜尔伯特部鄂木布岱青和硕齐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