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32)


 第558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32)

 邹学溎、司马耕进入了托博尔河后,袁时泰将“托博尔斯克”改名为“津阳”,继续率部溯额尔齐斯河上行约200公里,来到伊希姆河(今ishim河)河口。

 伊希姆河为额尔齐斯河的左岸支流,发源于哈萨克草原的尼亚兹(niyaz)高地,它自源头流出后,先向西流,再向北流,注入额尔齐斯河,河道全长约2450公里,河水主要靠融化的雪水补给,夏季河水比较浅,除了有些河段可以通航外,大部分河道只能通行平底小船。伊希姆草原就来自于伊希姆河,它位于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之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伊希姆草原地势低平,分布着小岗丘、浅凹地,植被主要是草甸,也有小片桦树林,伊希姆草原的东部是巴拉宾草原,南部是库隆达草原。

 伊希姆草原曾是卫特拉部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的传统牧场,自俄国人占领托博尔斯克、秋明地区后不久,哥萨克人就开始入侵伊希姆草原,在伊希姆河河口建立了“乌斯基伊希姆”哨所,并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在伊希姆河河口以上约220公里处建造了“塔拉斯克”城堡,“塔拉”在蒙古语中即为“草原”。俄国人建造“塔拉城”后,不仅进一步入侵伊希姆草原,也开始远征巴拉宾草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后,哥萨克人在伊希姆草原、巴拉宾草原的对手换成了卫特拉部的蒙古人。由于卫特拉部的蒙古人数量远比西伯利亚汗国的人数多,战斗力也比楚库姆汗的手下强得多,哥萨克人的入侵,遭到了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的激烈抵抗,哥萨克人不得不放慢了侵占巴拉宾草原的步伐,但通过在额尔齐斯河、伊希姆河上不断修建哨所,巩固着对伊希姆草原北部地区的占领,持续压缩着杜尔伯特部、准噶尔部的牧场。在哥萨克人逐步蚕食伊希姆草原时,数千俄国人跟着哥萨克人士兵来到伊希姆草原,他们在额尔齐斯河两岸开垦了几万亩耕地。

 铁血军摧毁“乌斯基伊希姆”后,50名战士坐着平底小船进入了伊希姆河,他们的任务是干掉俄国人在伊希姆河沿岸建立的哨所。今后,伊希姆河是铁血军南下进入哈萨克草原的通道之一。

 袁时泰率部继续溯额尔齐斯河上行,摧毁了俄国人在额尔齐斯河沿岸设立的哨所、卡口后,来到了距伊希姆河河口约220公里的“塔拉斯克”。

 自俄国人建造“塔拉斯克”城堡后,它就成了俄国人侵略伊希姆草原、巴拉宾草原的前哨,城内常年驻扎着150名哥萨克士兵,他们经常窜出城外,袭扰在草原上放牧的蒙古人、吉利吉斯人。

 “塔拉斯克”城堡里的俄国人在铁血军的炮火下,大多成了肉碎,少量幸存的俄国人,在铁血军冲进城内后,全部成了俘虏。被俘的哥萨克士兵、俄国商人、猎人全部被押到城外,补上了一颗子弹。城内剩下的俄国工匠将继续干活,只是他们的东家换成了“铁血军”,城外的俄国农民将为大明国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