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冰封帝国之黑龙江(1)(第2页)
亨滚河上游支流都嘎津河(今称杜基河)沿岸有几个土着人的村落,如道翁、虾吉、都万、尼玉喀等,这些土着人都姓“奇津”,是虎尔哈部的有一部分。由于铁血军帮他们消灭了来清剿虎尔哈部的清军,因此他们对来到这里的汉人很友好。他们平常也在河滩边淘洗砂金,看到几千汉人将河道两岸的树木砍伐后,挖出树底下的砂子,淘洗出大量金子后,心想原来河道两岸的森林地下都有金子。“布里”不仅有砂金矿,还有岩金矿(今布里坎金矿)。
乌第河位于外兴安岭南北支之间的谷地,主要支流有德扎纳河(dzhana河)、索哈特伊河(ya河)、阿亚姆尼河(ayamni河)、尼米河(nimi河)等,全长457公里,向东注入北海(今鄂霍次克海),自马亚河河口以下可以通航,通航里程约50公里。索伦河有两条小河即阿瑟尼
河(assyni河)和科尼河(konin河)在一个叫布鲁坎(burukan)的地方汇合而成,向北流入北海,全长约200公里,尽管河道宽度在70-150米,但由于水深不足,中上游仅能供独木舟航行。瀚大湖位于庙街西北70公里,面积约315平方公里。瀚大湖东边10里处就是克里亚湖(chkya湖),科尔河位于克里亚湖东,全长约30公里,向东流入北海,尽管它长度只有30公里,但也有很多条支流。亨滚河是黑龙江下游的左岸支流,全长723公里,其主要支流有索姆尼亚(somnya)河、伊姆(im)河、科尔比(kerbi)河、尼梅莲河、杜基河等,其下游自尼梅莲河河口以下可以通航,大明设奴儿干都司时,曾在亨滚河河口设有满泾卫。
历史上,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乌第河为待议地区,1858年,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机,迫使清廷签订了《瑷珲》条约,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乌第河遂被俄国人占领。俄国人占领黑龙江北岸地区后,将“索伦河”改名为“图古尔河”(tugur河),将“瀚大湖”改名为“奥列利湖”(orel湖),将亨滚河改名为“阿姆贡河”。1890年,俄国人在乌第河、图古尔河、科尔河、奥列利湖、阿姆贡河勘察到了大量砂金矿,俄国人就成立了阿穆尔-奥列利金矿公司、鄂霍茨克海金矿公司、奥列卡明斯克金矿公司来开采砂金矿。庙街地区的金矿,不仅吸引了大批俄国人,也吸引了欧洲其它国家的人来开采砂金矿, 1896年,法国人曾想用500万卢布买下了阿姆贡河的所有金矿权(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但是俄国人吸取了出售阿拉斯加的教训,只同意法国人买下阿姆贡河已发现的砂金矿。图古尔半岛南部的岩金矿即今库顿(kutyn)铂金矿,铂储量220吨、钯储量73吨,黄金是副产品;图古尔河口开采的铜矿即今图古尔铜矿;奥列利湖东北部的金矿即今多峰(mnogovershinnoye)金矿,1991年开产,黄金储量100吨、银储量200吨,另含碲;克里亚湖(chlya湖,也称奇利亚湖)东北岸、南岸的岩金矿分别为今贝拉亚-戈拉(belaya gora)金矿(黄金储量43吨)、波拉古达特诺耶(blagodatnoye)金矿(黄金储量5吨),克里亚湖东岸的铝土矿为今波斯洛克(poselok)铝土矿。奥尔加河畔的索菲斯克砂金矿是个巨型砂金矿,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并开采,主要有三大矿段组成,分别是尼曼河源头的砂金矿(富矿区河道长度15公里、宽600米)、尼曼河(niman河)支流塔约埃尔加河(tayon elga河)的砂金矿(富矿段长度18公里、宽度380米)、奥尔加河的砂金矿(富矿段长度30公里、宽度在200-1700米),砂金储量在300吨以上,俄罗斯开采了奥尔加河的砂金矿后,于1942年建“索菲斯克镇”,成了与“伯力”并列的采金中心。乌尔加尔河的煤田是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主要煤田,可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3.4亿吨,地下开采的煤炭储量10.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