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贝雷架(第2页)
“遵命。”
离开车辆厂后,刘云龙又带着大家赶往菱塘浜附近的建筑构件厂。
路上,袁时中问刘云龙:“今后我们的坦克兵、装甲兵去了北方,那边有煤炭吗?”
刘云龙知道袁时中的意思,如今后北方没煤矿的话,坦克、装甲车使用的煤炭都要从南方运过去,会很麻烦,于是说道:“你不用担心,北方的煤矿多的是。”
“还有很多煤矿?”
“你老家滑县北彰德府(今安阳市)的磁州(今磁县,属河北邯郸市)不是有煤矿吗?”
“这个我知道,但是磁州的煤矿都是小煤矿,尽管有十几个煤窑,年产量还不到1万吨,也不够我们用呀。”
“那
是他们的开采手段太落后,几百年来开采的也是地下100米左右的煤层。其实,磁州的煤炭储量有6.5亿吨,而且都是优质焦煤。”
“磁州的煤炭储量有那么多?”
“是的,待我们占领磁州后,用我们的设备、工艺去开采,煤炭年产量至少100万吨。”
袁时中听后点了点头,又问道:“北方还有哪里有煤矿?”
“北京去过吗?”
“没去过。”
“京西的门头沟就有煤矿,辽代就已开采,煤质是无烟煤,现在有40多个煤窑。”
“其它地方呢?”
“开封府密县(今新密)境内的伏羲山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就开采煤炭,有13个煤窑。渑池、陕县也有煤矿,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里就说过渑池、陕县俱出石炭。山西的平定、阳泉、大同、昔阳、寿阳也有煤矿。陕西的韩城、澄城、富平、蒲城、白水、同官(今铜川)、永宁(今属宁夏)、兰州烂泥沟(今属甘肃,称阿干镇)、庆阳府宁州(今正宁县)都有煤矿。”
“你说的那几个煤矿,估计被李自成破坏的差不多了。”
“李自成还不至于把煤窑炸了,窑工跟着李自成走后,煤窑只是暂时关闭而已。我们去了那里,组织窑工恢复开采就行了。”
“那西域有煤矿吗?”
“西域也曾有煤矿,早在3000多年前伊犁河谷的先民就使用煤炭了,可惜经几千年风霜后,生活在那里的游牧民族再也没有发现新的煤矿,冶铁、铸铜使用的也都是木炭。其实,在伊利谷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有数百亿吨的煤炭。”
“青藏高原呢?”
“有。青海湖盆地就有几十亿吨的煤炭储量,在昌都、拉萨、日喀则、俄里思(今阿里)等地区也有煤炭,只是储量较少。”
大家听后心想,原来全国各地都有煤炭。
说话间,大家就来到了建筑构件厂。
这个建筑构件厂是建造胥门万年桥、泰让桥、横塘晋元桥、七子山胥江大桥时成立的,归属林腾蛟的建筑公司管理,由蒯辅翼在负责。
蒯辅翼,胥口人,祖上就是永乐年间主持过承天门(今天安门)建设的蒯祥。蒯祥后人大多从事建筑,在苏州匠人香山帮里又大多做“作头”,极有名气,刘云龙的师傅钱瑞林就出自蒯祥后人之门,传承了香山帮的营造技艺。蒯辅翼从小读书,吴县县学毕业后,也没考功名,就随父学了艺。学艺满师后,由于精通算术、绘画、书法,很快就成了香山帮里的少壮派头面人物。刘云龙修建几座桥梁时,就把他招聘过来。他在短短的一年内,就从木匠变成了钢构件师。
不过,蒯辅翼的建筑构件厂不仅仅是生产钢构件,也生产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蒯辅翼见刘云龙带着几个大人物来后,忙迎了出来。
刘云龙先询问了厂里最近的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