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他们是大明的未来(第2页)
大家在天津时见过话筒,喇叭了,这下才知道原来话筒、喇叭都是乐益学校的学生发明的,可没见过音箱呀,于是范景文就问道:“音箱是什么?”
“音箱里面有喇叭,但传出来的声音更柔和。我带你们看看。”说完就带着大家来到一间教室,教室的前面放着一架古筝,古筝的旁边有了话筒,教室的两侧放着二个音箱。时匡对范景文说道:“范阁老,这两个音箱,一个是低音的,一个是高音的,你可以弹首曲子试试。”
范景文就走上前,坐下后弹了一首《高山流水》中的一曲《流水》。
随着范景文拨动着琴弦,音箱里就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似乎还有鸟语花香,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听完曲子后,朱由检就说道:“范阁老,没想到你的琴艺这么精湛。”
范景文说道:“哪是我的琴艺好,是这个音箱好。”
朱友家问刘云龙:“这些知识都是你教他们的?”
刘云龙说道:“我只是给他们讲了原理,他们悟出来后,就做出了这些东西。”
“这些学生不考功名,就图做这些?”
“陛下,尽管他们不愿考功名,但有了他们,今后的星辰大海就是我们的,他们是大明的未来。”
朱由检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从乐益学校出来,朱由检接着来到南门运河边,纺织厂旁边也有一个巨大的工地,郑暄告诉皇上,这是苏州府正在建造的南门大桥,建成后苏州市民可经南门大桥直达南门外。
纺织厂道路两侧站满着苏州卫的士兵,厂区内道路两侧站着的是身穿蓝色制服的铁血军士兵。刘万禄、黄丽菊率大华公司高管在门口恭候着。
朱由检隔老远就听见了织机的“哐当”、“哐当”声。到了厂门口后,经刘云龙再次介绍,他们才知道刘云龙的妻子黄丽菊是纺织厂的总干事。
走进纺织厂后,朱由检发现这个纺织厂的规模太大了。
朱由检问黄丽菊:“你这个纺织厂有多少纺工?”
黄丽菊说道:“禀皇上,有1万人。”
“1个厂就有1万人?”
“嗯。”
“一年能织多少布?”
“800万匹棉布,200万匹绸布。”
“照你这么生产,其它织坊还不得关门?”
“如生产的布匹都在国内消费的话,很多织坊是得关门。”
“你是用于出口的?”
“嗯,把这些布匹、绸缎卖到国外去换银子。”
朱由检就问陈师泰:“你们苏州府棉布、绸缎的产量有多少?”
陈师泰说道:“禀皇上,去年苏州府棉布产量是1万万2万匹、绸布产量是4000万匹。”
“苏州府有这么多棉花、生丝吗?”
“回皇上的话,苏州府没有这么多棉花、生丝,很多是从外地、国外运过来的。”
“有国外进口的?”
“嗯,有很多商人从日本、安南、占婆、柬埔寨、暹罗、缅甸、莫卧儿、渤泥、吕宋等地买进棉花、生丝后运到苏州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