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山海关之战(十三)
第399章 山海关之战(十三)
天津三岔口西,李过带着5万人马与刘汝魁会合了。
刘汝魁也终于搜寻到了200多艘船,而且在周围又找到了6万“饥民”。
李过听说对面就是袁时中,还有帮袁时中的苏州卫时,心里恨得直痒痒。当初要不是有苏州卫的明军帮忙,早把袁时中杀了。
李过决定利用刘汝魁在南、北运河找到的船只,绕过三岔口渡河,从背后进攻三岔口,同时进攻天津城。
包可弘早就料到农民军会从其它地方渡过大运河,提前将自己在运河里的运输船转移到了海河,并沿着海河建立了防线,因此在李过、刘汝魁、李岩绕道渡河时,袁时中、陶大鹏、王家并等也撤进了天津,并在进入天津城门的几个通道上埋上了地雷。
吴三桂接到来自京城探子的密报,黎玉田已叛变。李自成派了10万人马,由他的大舅子高一功率领,直奔山海关而来。
吴三桂心想,黎玉田叛变了,王永吉去了南方,自己必须独自面对当前局势。
吴三桂分析着,高一功率领的是李自成的老营,也就是跟着李自成南征北战的陕西老兵,作战意志坚定、经验丰富,对李自成是绝对的忠诚。高一功应该是李自成派出的第一梯队,几天后必有第二、第三梯队,何况关外还有唐通的数千人马。
自己这边,尽管募到了2万多兵卒,在山海关也只有8万人马,招募的新兵也没啥战斗力,即使让黄蜚的2000水兵上岸作战,也增加不了多少战力。没有后援的话,能坚守山海关几天?等到弹尽粮绝,都不用李自成来进攻,自己的兵就会自动投降。与其让多尔衮在喜峰口、北古口入关,还不如让多尔衮直接在山海关入关,帮他打败了山海关的农民军后,再一起兵临北京城下。
吴三桂把自己的军师方光堔喊了过来,问道:“李自成派了10万兵马过来,你有啥好的建议?”
方光堔听后,问道:“北边有消息了吗?”
吴三桂说道:“你也认为我们应该向多尔衮借兵?”
方光堔说道:“你们前几天商量借兵的事,我早已耳闻。为今之计,只有向多尔衮借兵。待歼灭李自成后,重重酬谢他们即可。”
吴三桂说道:“可他们胃口太大,要整个雁门关以北地区。”
方光堔听后想了一会儿,说道:“今后只要太子能争气,还怕夺不回雁门关?”
吴三桂听后,也点了点头。
待方光堔走后,吴三桂把副将杨珅、游击将军郭云龙叫过来,对他们说道:“你们马上去一趟关外,找到多尔衮,让他们来山海关。”
杨珅、郭云龙骑上马,离开了山海关。前行40里后,来到了前所城(今绥中县前所镇),他俩感到城内似乎有很多人。
宣德年间,大明在急水河堡置卫所时,这里设有前卫屯,在此筑城后称为前所城。对于前所城,杨珅、郭云龙是极为熟悉的,自他们从宁远撤回关内后,前所城应该是座空城,现在城内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仔细一看,竟然是清军。
杨珅纳闷道,怎么清军已来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既然找到清军了,那就让他们把信送给多尔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