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援救保定(一)(第2页)

 何复是山东人,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曾任河南嵩县知县,后来任工部员外郎,去年秋才来保定府任知府。刘芳亮进攻保定城时,何复与守城的张罗彦一样“不识相”,拒不投降,组织城内百姓抵抗农民军的进攻。

 张罗彦(有些史书上记为张洛彦)少年时随父驻扎在边塞,参加过多次战斗,因此熟悉军事。崇祯二年(1628年)考中进士,曾任光禄寺少卿,因遭人诬陷被罢职,于是与兄长张罗俊、弟张罗士等闲赋在家。附近土寇曾三次进攻保定,均被张罗彦用计击退,因此马岱对张罗彦的军事才能十分赏识,才把坚守保定城的重任交给了他。张罗彦答应马岱守城后,与保定军民一起打退了刘芳亮的多次进攻。

 刘芳亮见一时之间难以攻陷保定城,就留下一支部队,自己率领大军北上进攻北京城。四月

 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后,刘芳亮想起了还有固如金汤的保定城还没被攻破,于是在二十一日率部回到了保定城外,于二十二日开始继续进攻保定城。

 马岱不知下落后,张罗彦事实上就成了保定城的总兵官。此时,城内的守军不足6千人,何复就动员了城内2万壮士一起守城。

 何复、张罗彦从城外农民军的口中得知李自成已攻破了京

城,但他俩依然不愿投降,而是继续抵抗着农民军的疯狂进攻。从二十二日起,他已率领保定军民打退了刘芳亮的几十次进攻。

 昨天夜里,刘芳亮的部队采用坑道掘进的办法,把炸药埋到了东城墙下,然后把城墙炸塌了。保定府知府何复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民众修复城墙。

 张罗彦很清楚,被炸塌的城墙不是一二个时辰就能修复的,天亮后刘芳亮的部队就会攻城,一旦农民军从被炸塌的城墙缺口涌入,后果不堪设想。他冥思苦想着,想到了一步险棋。他来到画家黄雨石家里,求画师给他画一幅城墙。当黄雨石听明白张罗彦的意思后,当即招来他的几个弟子,师徒几个就在黄雨石家里用画布画了一幅大大的城墙。

 黄雨石师徒画完后,张罗彦就让人把城墙画挂到了被炸塌的城墙上。天亮后,刘芳亮的偏将文国华带着部队来到被炸塌的东城墙处,只见城墙上旌旗摇曳,兵刃游弋,曾被炸塌的城段格外醒目,显出清晰的青砖白缝,一看就知道是刚修复的城墙。

 这下,可把文国华气歪了,心想保定城的工匠也太厉害了,竟然用了不到2个时辰就修复了城墙。可盲目进攻的话,又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文国华将情况报告了刘芳亮,刘芳亮不相信保定城的守军能这么快修复城墙,于是来到东城墙,还真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新鲜的青砖白缝。这下,刘芳亮也无语了,下令再挖2个坑道,挖到城墙根后,把城墙炸出二个缺口。

 刘芳亮的部属中有很多来自山西的煤窑工人,他们擅长挖坑,即使护城河的河水渗透到坑道里,这些煤窑工也有办法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