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占领天津
第385章 占领天津
过了一会儿,袁时中、庄翔东回来了。
金铉说道:“既然我们要在这里待几天,我有个建议,不知该不该提?”
张国维说道:“有啥建议尽管说。”
金铉说道:“郑大人带来了1万5千人,而且是火器很强的人马,完全可当5万人用。袁将军有1千骑兵,我们也有3千人,我们不如乘机拿下天津城。”
凌义渠说道:“原毓宗的8000人被我们消灭了,我们进城找到冯元飚后,天津城就是我们的了。”
张国维听后,点点头,对金铉说道:“说下去。”
金铉说道:“天津水师由苏观生在管着,他为官清正、耿直,对朝廷一直很忠诚,应该不会向李自成投降。”
张国维听后,眼睛一亮,示意金铉继续说下去。
于是,得到鼓励的金铉继续说道:“我们占据天津后,马上派人去山海关,与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高第接头。吴三桂手下应该还有5万部队,守山海关的高第也有1万部队。保定的何复应该还能剩下1万人,我们合起来就有了9万部队,为啥不能夺回京城呢?”
张国维听后,朝刘云龙看看,说道:“让我想想。”
张国维刚说完,陶大鹏走进船,把包可弘拉到一边,说道:“后卫来报,后面有5000追兵。”
包可弘心想,这一路上啥都被刘云龙预估到了,于是来到刘云龙面前,说道:“后面的追兵来了。”
“有多少人?”
“5千人。”
刘云龙就对郑瑄说道:“让袁时中率骑兵去把后边的尾巴砍了。”
郑瑄心想袁时中本来就是“流寇”的大首领,现在任大华公司保安队(铁血军)副总指挥,自己手下的几个骑兵营千总曾都是袁时中的部下,完全有资格指挥,于是说道:“行。”
袁时中得令后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袁时中离开后,张国维对刘云龙说道:“金铉的主意,可以考虑一下。”
在刘云龙的计划中,本来就要占领天津,不然济州岛的邝春义没法把部队、弹药送到天津。不过,他本想等接应到保定的何复后,带着大家趁李自成的势力还没到山东时,沿着大运河赶到徐州,再去南京,让崇祯帝在南京重新掌握政权,然后利用南方的半壁江山与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对峙,待集聚足够的力量再一统山河。于是反问张国维:“是皇上、太子重要,还是京城重要?”
张国维说道:“都重要。”
范景文也说道:“我们坚守在天津,还可以派人去南方诏兵勤王,应该能夺回京城。”
倪元璐说道:“即使我们夺不回京城,我们可以依托天津城、山海关,拖住李自成的几十万人马,为南京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李邦华也说道:“只要我们在北方坚守,北方不愿投降李自成的官员、百姓才能看到希望。”
刘云龙心想,尽管自己有皇上义子的名分,但没有任何职务,这里有范景文、张国维、倪元璐、李邦华等,自己根本没有决策权,金铉提出派人北去与王永吉、吴三桂联系,南去诏兵,对范景文、张国维来说极有诱惑力。如他坚持己见赶回南京的话,今后这些官员都会责怪他。
刘云龙也总算体会到了朱由检的难处,朱由检每次推出的计划和行动,都会遭到各级官员的推诿或变通,甚至政令出不了紫禁城。
要长期留在天津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王永吉、吴三桂能不能听令,南京方面能不能调兵遣将来勤王。如真能成功,或许有可能改变历史轨迹,不仅能堵住山海关,还能有机会夺回京城,把李自成赶回陕西老家种田,于是问郑瑄:“你们带了多少大炮?”
“我们带了120门大炮。”
“又带了多少弹药?”
郑瑄说道:“由于急着出发,又听袁时中说,你会让济州岛方面把武器弹药送到天津,所以弹药带的不多,只带了3个基数。”
张国维问道:“3个基数是啥意思?”
郑瑄说道:“一门大炮的一个基数是50发炮弹,一支燧发枪的一个基数是200发子弹,士兵携带的手掷弹,一个基数是5颗。”
张国维听后总算明白了基数的概念,然后问刘云龙:“我们可以试试吗?”
刘云龙说道:“如果王永吉、吴三桂不来天津怎么办?到那时我们回南京的陆路
就不通了。”
“李自成已南下了?”
“李自成已派郭升、董学礼、魏天赏等人南下了,他们占据沧州、临清后,我们又带着近万家属,还能坐船回去吗?难道一路打回去?”
李邦华听后,问道:“郭升、董学礼、魏天赏他们都投靠了李自成?”
“这有啥奇怪的,投靠李自成的官军还少吗?”
李邦华听后无语了,心想这段时间投靠李自成的明军将领确实太多了。
张国维又问道:“王永吉、吴三桂知道皇上在天津后,应该能很快赶到这里。”
“李自成已派人去劝降王永吉、吴三桂了,他们很可能来不了天津。”
张国维一听,心想要是王永吉、吴三桂、高第真被李自成劝降的话,他们不仅不会来与郑暄汇合,说不定还会帮着李自成进攻天津。
朱由检听后,却说:“我待吴三桂不薄,他肯定不会背叛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