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铁血军军歌(第2页)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唱完歌后,刘云龙说道:“军人就是要严明军纪,勇往直前,一切行动听指挥,效忠朝廷,报效养活你们的老百姓。你们能做到吗?”
“能做到。”
“来阳山之前,我和袁副总指挥商量过了,决定将我们的保安队改名为‘铁血军’,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有铁的纪律,还要用我们冰冷的铁、炽热的血,为朝廷、为百姓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你们说好不好?”
“好。”
“既然我们称为‘铁血军’了,我们就得有自己的军歌。我给大家创作了一首‘铁军军军歌’,你们想唱吗?”
“想。”
“好,我来教大家唱。”
于是,刘云龙就教大家唱起了《铁血军军歌》:
煌煌大明,复我河山,
血
不流干,死不休战。
煌煌大明,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东有大明,如日方生,
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明有锐士,谁与争雄。
这首军歌是刘云龙根据后世电影《大秦帝国》里的“大秦战歌”改编的。
大家跟着刘云龙唱了《铁血军军歌》后,觉得这首军歌气势磅礴,让人热血沸腾,心里都说这是一首最好的军歌。
刘云龙待大家都学会了这首歌后,对士兵们说道:“从现在起,我们就是要让世界各国知道,进犯我大明者,亡族;挑衅我大明者,灭种......”
离开阳山后,刘云龙带着袁时中、郝太极赶往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苏州城西7公里,海拔高度只有200米,山上有天平寺,半山腰有白云泉,因此天平山原称为白云山,唐代茶圣陆羽称该泉水为“吴中第一水”。后来白居易到此品茶后,赋诗《白云泉》一首,将“白云山”改称“天平山”。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名臣范仲淹将先祖归葬于天平山南麓,仁宗赐寺额及山,因此天平山又名“赐山”或“范坟山”。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福建布政使右参议范允临弃官归苏,将从泉州带回的380株枫树树苗种植于天平山,天平山遂成苏州人的观枫圣地,即使到了后世,天平山还是全国四大观枫圣地之一。
不过,刘云龙这次来天平山可不是观枫的,而是来视察在这里训练的铁血军运输兵的。
自大华公司生产能载重2.5吨的蒸汽机运输车后,刘云龙就组建了安保公司汽车运输队(刚刚改为铁血军汽车运输队),汽车运输队的训练基地就在天平山南麓。
郝太极看到一辆车子能载重2.5吨,心想一辆车比一匹马或一头牛驮的东西重多了,而且一次性能跑几十公里,如沿途有煤场的话,跑几百公里都没问题。于是问刘云龙:“刘总,这些运输队也要去辽东、贝加尔湖、雅库特吗?”
刘云龙说道:“是的。”
“可据我所知,辽东除中部有平原外,其它地方都是山地,连马路都没有,没法走车呀。”
“目前辽东山区是没有马路,今后会有马路的。我们的人去了雅库特、贝加尔湖、叶尼塞河、额尔齐斯河后,那里有很多草原,都可以行车。”
“这些车都要烧煤,那里有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