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丰乐河水电站(第2页)
一个时辰后,宁军胜带着队伍离开了荡口。
正月初六,郑暄、陈师泰、潘晓宇、李毓新等跟着刘云龙、贝喜鲁赶往徽州,参加丰乐河水库的发电仪式。按理,陈师泰是苏州知府,本不用去徽州的,但刘云龙还是邀请了他去参加典礼。
途中,郑暄告诉刘云龙,南京户部不同意刘云龙用药品来替代现银,而且要求刘
云龙在月底前向朝廷上交280万两银子。
刘云龙听后心想,这下亏大了,药品和人员都已派发出去了,朝廷还要让他上交280万两银子,都没理可讲了,但想到能拯救北直隶、河南、山东近百万人的生命,心里也就不再纠结了。
他对郑暄说道:“朝廷言而无信,今后还会有谁相信朝廷?”
郑暄说道:“你也不想想,李自成、张献忠还没剿灭呢,朝廷会取消‘剿饷’吗?”
“只怕流寇会越剿越多呀。”
“怎么可能?听说吕大器在江西把张献忠打得落花流水,张献忠正在向四川方向逃跑。”
“啥叫逃跑?张献忠是在进行战略转移。要不了多久,张献忠就会占领整个四川盆地。”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张献忠还能跑到四川?”
“怎么不可能?说不定等你从徽州回到苏州,你就会收到邸报,说是张献忠已攻破夔州了。”
“你在瞎说吧?难道我们的部队都是吃素的?”
“他们还真是吃素的。左良玉有这么多人马,还不是败于张献忠之手?守卫巫山的曾英手下才多少人?他根本不是张献忠的对手。”
“你连巫山的守将是谁也知道?”
“我有仙娘,用得着打听你们的军事机密吗?”
郑暄心想,刘云龙说的也对,天下没他不知道的事情。于是问道:“那你说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剿灭李自成、张献忠?”
“要听真话吗?”
“当然是真话。”
“如朝廷不进行改革,就甭想剿灭流寇。”
“那岂不是没完没了了?”
“对。只有改革才有希望。”
“要怎么改革?”
“怎么改革是你们朝廷大臣的事。”
“你就不能说说怎么改吗?”
“我说了有用吗?我建议取消‘剿饷’,你们还不是继续征收了‘剿饷’?”
郑暄听后,就再也没说话了。
到了徽州后,唐良懿率歙县知县傅岩、原休宁县知县朱统钰、新任黟县知县俞璧等徽州府官员在码头等候着大家。常金奇也率徽州分公司的几个干事在码头等候着。
原休宁县知县朱统钰在去年十二月就收到了吏部的通知,让他去福州府任“照磨”。
“照磨”是自元代起设立的一种官职,其职责就是代表地方政府监察官员。进入明朝后,大明将这一官职保留了下来。“照磨”与“按察”的区别是,“照磨”是地方政府内部设立的监察部门,“按察”是朝廷派往地方的监察部门。
朱统钰原来就任的知县一职是正七品,不知道得罪了朝廷里的哪位官员,被降级到出任“从八品”的福州知府“照磨”一职,因此自接到吏部的任命书后一直闷闷不乐,只是新的休宁县知县还没到,因此暂时还没离开休宁。
原黟县知县是何廷魁,余璧也是去年年底才接任黟县知县的。
次日,大家赶到丰乐河七亩山,穿过彩旗飘飘的山道,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大坝。大坝的中间下部安装着6台500千瓦的发电机组,上部是六个泄洪孔,大坝的东侧是船闸。
七亩山水电站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就竣工发电了,经十几天的试运行后,一切正常,今天是正式放闸发电。主xi台上有个话筒,两侧安装了大喇叭。
在唐良懿、刘云龙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后,郑暄宣布开闸。
丰乐河水电站干事胡志和听到喇叭里传来的开闸令后,按下了按钮,钢闸被慢慢提起,水流急速地流进了钢管,通过了发电机组,奔向坝底。安装在山两侧的电灯全部亮了起来,电流经变压器后,被送往歙县、休宁、黟县县城。
接着,大家参观船是怎么过船闸的。只见一艘货船从上游进入了船闸,上游的钢闸慢慢关上后,再慢慢打开下游的钢闸,待船闸里的水位与下游水位持平时,船驶出了船闸。另一艘船从下游驶进了船闸,下游的钢闸慢慢的关上,再慢慢打开上游的船闸,待船闸里的水与上游的水位持平时,那艘船又驶出了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