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与文莱国的军火交易
第345章 与文莱国的军火交易
正月初三,曹光德领着一个人来拜访刘云龙。
曹光德告诉刘云龙,自己是大年三十那天才回到(扬州府)通州老家的,昨天就坐船来苏州了。
刘云龙问道:“你这么急着来苏州找我,有啥事?”
曹光德指着身边的人说道:“他叫阮文阳,是广南国会安府的兵课主事,想来你这里买些新式武器。”
曹光德刚介绍完,阮文阳就走上前,双膝跪下,口里喊道:“拜见公子殿下。”
刘云龙就说道:“不久前,你们在西贡和我们打了一仗,怎么想着向我买武器了?”
“这都是误会,我们不知道是公子殿下的部队。”
“以后不准备夺回西贡了?”
“以后给我们一百个胆,也不敢冒犯公子殿下了。”
刘云龙当然不会相信阮文阳的话,按安南人的德性,只要自己出现颓势,安南人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不过刘云龙也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了。不过阮文阳送上门的生意还是要做的,于是就问道:“不知你想要买什么武器?”
阮文阳说道:“买枪,买炮。”
“我的枪、炮可不便宜呀。”
“不知是什么价格?”
“每支燧发枪30两,每百发子弹4两银子。每门加农炮1万两银子,每门榴弹炮、步兵炮8000两银子,每百发炮弹50两银子,都是开花弹,引发火药得单独买,每斤20两银子。”
“这么贵?”
“贵吗?你们铸造一门青铜炮要多少钱?恐怕也要1万两银子吧。”
“可是你的枪太贵了。”
“你们从葡萄牙人那里买的火绳枪,每支也要10两银子,射程比我的燧发枪近多了。你们给士兵打造的盔甲,每幅盔甲也在10两银子左右吧?”
“用了你的枪,可以省下打造盔甲的钱?”
“那当然。”然后刘云龙问道:“你要买多少枪?多少炮?”
“我们想买2000支燧发枪、60门大炮,再买些炮弹、子弹。”
“可以。”
“要付多少定金?”
“看在我们两国友好的份上,定金就免了。”
“感谢公子殿下。”
“不过,你们得等几个月才能买到枪炮。”
“要等多久?”
“至少四五个月吧。”
“那我过了端午再过来?”
“过了端午肯定能取货了。”
“能不能再买点铜?”
“不好意思,我的铜不能对你直接销售。”
“为啥?”
“我把铜直接卖给你了,曹掌柜不是没钱赚了吗?”
“你的意思是说,我要铜的话,必须从曹掌柜那里进货?”
“你理解的没错。”
阮文阳听后心想,看来今后还不能得罪曹光德,不然就没有了铜的固定来源。
于是,刘云龙就与阮文阳签订了合同。待苏州府的官员初五上班后,刘云龙把合同拿到官府作保。阮文阳拿着合同,随曹光德回了通州。
在初五这一天,桑欣将军领着2300名士兵,带着60万两银子来到了河仙镇。桑欣将军和士兵们一起,将接受大华公司驻河仙镇保安队的训练。
刘静逸在安不纳岛上刚过完春节,就迎来了一波波客人。
首先来到安不纳岛的是文莱国苏丹阿都贾里鲁阿巴。
文莱国位于婆罗洲岛,中国人曾称他为渤泥国,洪武年间才正式将勃泥改称为文莱。
婆罗洲岛也称为加里曼丹岛,岛上的土着人是达雅人(也称达雅克人),他们有猎头的习俗。达雅人内部又分为7大种群,分别是恩加珠人、卡扬人、伊班人、比达友人、北婆罗洲达雅克人、普南人、奥特丹姆人。达雅族人中,伊班人居住于沿海,最擅长于造船,因此被称为海达雅人。达雅人人数最多的是比达友人,他们深居内陆,因此称为陆达雅克人,也称加里曼丹人,所以婆罗洲岛也被称为“加里曼丹岛”。北婆罗洲达雅克人主要居住在婆罗洲岛的北部,也就是渤泥国的主体民族。
勃泥苏丹国的统治者来自于马来半岛信奉ysl的阿拉伯人,一开始,渤泥国的领土仅仅限于今婆罗洲岛的文莱、沙巴、沙捞越。他们在岛的北部立国后,不仅受到岛上其它小王国的攻击,也受到苏禄群岛、苏
拉威西岛、爪哇岛上苏禄人、布吉人(即武吉斯人)、麻喏巴歇人的攻击,国力衰微。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派黄森屏将军到渤泥国,黄森屏率部及家族在婆罗洲岛东部的一条大河河口上岸时,遇到风暴,很多人摔断了手臂,因此这条河被称为“基那巴塘岸河”,意为“中国人断手之河”。
由于黄森屏是明朝将军,很会打仗。他上岸后带领中国人打败了岛上的几个部落,吸引了渤泥国国王。新即位的马合谟沙苏丹向黄森屏求援,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森屏,封黄森屏“麻那惹加那”称号,即“并肩王”的意思。马合谟沙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来自中国断手河的公主”称号。
文莱国与黄森屏合流后,文莱靠黄森屏留下的武德和大明的保护,势力不断扩张,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完全占领了婆罗洲岛,还吞并了曾经欺凌他的苏禄王国部分领土(即巴拉望岛),苏禄王国反而成了文莱的藩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