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人事安排(第3页)

 《合成橡胶生产中的硫化剂与硫化促进剂》的作者是许三祝的手下,叫卓润聪。文中介绍了橡胶生产中硫磺、一氯化硫、硒、碲等硫化剂的特性,分析了硫化剂在没有硫化促进剂存在下的反应时间,有的需要几十分钟,有的甚至要几小时才能完成反应,但存在硫化促进剂秋兰姆的情况下,反映时间缩短到几分钟,大大提高了反映速度,减低了生产成本。

 《杨辉三角与黄金分割》的作者是乐益学校的时匡老师。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出版了《详解九章算法》,书中提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其实,最先提出这种三角的并不是杨辉,而是北宋的贾宪,杨辉只是在书中首次首次把贾宪的三角形用几何图形直观地表示了出来,而且提出了二项式定理。时匡老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当杨辉三角足够大时,或者说数列无险大时,二项式的前一个数与后一个数的比值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0.618。历史上,关于贾宪、杨辉提出的三角理论,欧洲人也在研究。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用数列的形式提出了这个理论,称为斐波那契数列。1623年,意大利数学家塔塔利亚也用三角形的形式画出了斐

波那契数列。但是他们都没有分析相邻二个二项式系数之间的关系。

 大华公司的工程师们能写出这样的论文,说明他们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也说明大华公司的冶金、机械、化工都领先于世界,比如钢铁研究所的《固体金属在液态金属中溶解的微观机制》,说明中国的冶金业至少比欧洲提前200年。时匡老师能对杨辉三角二项式系数进行分析,说明时匡老师已全面看懂了刘云龙写的《数学》书,而且在数列研究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刘云龙回到家里后,吃晚饭时,父亲问道:“其它几篇论文获特等奖,我没意见,可时匡老师的论文获特等奖,我有点不理解。他说的黄金分割是啥意思?”

 刘云龙刚想说话,刘云豹就说道:“黄金分割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来的,他认为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的比值,则这个比值接近0.618,0.618就称为黄金分割值。”

 父亲又问道:“这个黄金分割值有啥用?”

 “有用呀。人体的肚脐以下与身高比列就接近0.618,所以我们画画的时候,人体腰身以下与身高的比值一定要接近0.618,否则画出来的人体一眼就会看出不协调、变形、失真。比如水稻插秧时,稻秧的横距、竖距小了,既不利于光合作用,又容易产生倒伏,而且还没法耘稻;但是密度小了,产量就低了,所以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里也有个黄金分割的原理,在保证有足够光合作用的前提下,横距与竖距之比等于0.618时是最合理的。”

 刘万禄是农民出身,一听黄金分割在农作物种植中有应用,于是就不再有疑惑,不过他还是认为“杨辉三角”没啥用处,于是问道:“这个‘杨辉三角’和农作物有关系吗?”

 这次轮到刘彩梅说话了:“爸,梅花有几个花瓣?”

 “有5瓣呀。”

 “向日葵有几个花瓣?”

 “这个倒没点过。”

 “向日葵有21个花瓣或34个花瓣。”

 “没22个或33个花瓣?”

 “没有。向日葵的花瓣数要么是21个,要么是34个,这2个数就是杨辉三角中相邻的2个数。”

 李必恭也插话道:“干爹,向日癸盘中,向日癸的正旋数与反旋数接近0.618时,他的产量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