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黄浦江边的烟囱(第2页)
金山的3000亩盐场已投产。使用真空制盐法后,可年产7500吨盐,盐场亩产量比松江府几个盐田的亩产量高24倍左右。盐场生产的食盐掺入微量抗凝结剂黄血盐钾(即亚铁氰化钾),再磨细后上市销售,这种盐就是后世人们食用的精盐。
刘云龙听完汇报后,问唐苏殿:“化工厂用海草制钾盐时,提炼的碘酸钾有多少?”
唐苏殿问道:“不多,就几百公斤。”
“你运100公斤到云南去,让周泉他们生产‘加碘盐’。”
“氯化钠中加碘?”
“不是加‘碘’,而是加‘碘酸钾’。”
“干嘛用?”
“周泉不是去了云南吗?云南有一种地方病叫‘大脖子病’(即甲状腺肿),是因人体内缺碘造成的。周泉生产了‘加碘盐’,就能治愈这个病。”
“好。我马上安排。”
刘云龙又问道:“你的纺织厂有啥创新的?”
唐苏殿说道:“没啥创新,就是织布、织丝绸、染色、印花。”
“你家里的蚊帐是用啥做的?”
“就是用薄布做的呀。”
“做蚊帐的薄布,幅宽最大也只有1.5米。一张双人床的尺寸是2.2米x2.0米,一张单人床最小的尺寸也有2.2米x0.9米,缝制蚊帐时会有很多接缝。尽管用薄布缝制的蚊帐,防蚊子方面确实很有效,但透气性就很差,还不透明。”
“你的意思是说要织专门用于制作蚊帐的布?”
“对。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每家每户都需要蚊帐,军队、地勘队野营也需要蚊帐。我们现在不是有织镂空布的机器了吗,把镂空布的镂空尺寸缩小到蚊子钻不进来,用这种布做的蚊帐会怎么样?”
“省料、重量轻、工序少、防蚊子、透明、透气。”
“我们在南方的人,有了这种蚊帐可有效预防疟疾、痢疾。”
“疟疾不是由瘴气引起的吗?”
“所谓的瘴气,就是密集群飞的蚊子。以往我们历朝历代对安南、缅甸用兵,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到瘴气形成的原理,因此军队还没开始打仗呢,就有一半人染上了痢疾、疟疾。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有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吗?”
“有,这种药叫金鸡纳霜、青蒿素。”
“我们有制造金鸡纳霜、青蒿素的技术吗?”
“琼州府已在种植金鸡纳霜树了,成功的话,今后我们可以提炼出金鸡纳霜。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但这个制取技术我也不懂,可能需要药品研究所进行几万次试验才能成功。”
刘云龙这话说的是事实。在后世,青蒿素是由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研制的,但国家对青蒿素的提取技术列为绝密,所以任何教科书及公开的论文都没有具体的青蒿素提取工艺,刘云龙当然也无法知道了。
“琼州府的金鸡纳霜树哪来的?”
“高柄兴从南美洲走私来的,余国祯他们还在摸索种植经验呢。”
“能移植到苏州来吗?”
“不行。这种树只能在热带雨林地区才能成活。”然后,刘云龙看着上海分公司的布置图,说道:“我们这些厂横跨吴淞江、俞泾浦,现在还没有一座桥,我们自己的工人来往也靠摆渡,太不方便了,应该在吴淞江、俞泾浦上建桥。”
唐苏殿说道:“行,我马山安排造桥。”
接着,刘云龙视察了这些工厂,顺便会见了这几个厂的干事。
视察完工厂后,刘云龙先后拜访了上海县知县彭长宜、华亭县知县张调鼎,最后拜访了松江府知府姚序之。
崇祯十六年上半年,方岳贡被锦衣卫抓到京城后,松江府的知府是陈亨(与大明朝的开国元勋泾国公陈亨同名同姓)。南直隶军队打败阿巴泰后,今年六月陈亨外迁,由姚序之接任松江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