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南风行动(四)(第2页)
帝汶岛在中国古代书籍中就有记录,南宋赵汝括写的《诸蕃志》中把它称为“底勿岛”,明初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写的《星槎胜览》中把它称为“吉里地闷岛”。它长约475公里,最宽处约100公里,面积为平方公里,岛上出产稻米、甘蔗和苏木、檀香木,南部有大片的森林覆盖,中部、北部却是树木稀少的热带草原,因此岛民利用这些草原放牧,主要饲养马和黄牛。沿海大部分是马来人,属于猎头族的土着美拉尼西亚人被赶到了岛的中部。帝纹岛位于赤道南部,其气候与中国南部的气候完全不同,每年3-5月为秋季,6月-8月为冬季,9-11月为春季,12月-次年的2月为夏季,其中1-2月为台风季。在葡萄牙人到帝纹岛前,岛上有62个部落。
正德六年(1511年)葡萄牙人到达马六甲后,就打听到了帝纹岛盛产檀香木,于是就开始与帝纹岛的各个部落酋长做檀香木生意,但是由于帝纹岛的酋长不允许葡萄牙人在岛上建立定居点,于是葡萄牙人在弗洛勒斯岛的拉兰图卡、安多纳拉(andonara)岛,建立了殖民点,开始对弗洛勒斯岛、安多那拉岛实行殖民统治。
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在帝汶岛的欧库西(今oecussi)强行登陆,建立了殖民点,并开始扩
展势力。
正德十五年(1520年),葡萄牙在帝汶岛的北部建帝力城。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葡萄牙在弗洛勒斯岛、安多拉岛、索洛岛建立了好几个殖民点。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起,葡萄牙把葡属帝汶岛的首府搬到了帝力。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荷兰人占领了索洛岛,把岛上的葡萄牙人全部赶到了弗洛勒斯岛,同时开始踏足帝纹岛。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荷兰人在帝纹岛西部的古邦建立了据点,并将古邦作为荷属帝汶岛的首府。
天启五年(1625年),居住在弗洛勒斯岛拉兰图卡的葡萄牙人建立了一个王国,称为“拉兰图卡王国”,这个王国理论上属于葡萄牙(他们向葡萄牙国王宣誓效忠),实际上拉兰图卡国是自由的,既不向葡萄牙纳税,又不接受来自葡萄牙的任何指令。由于拉兰图卡的国民大多是葡萄牙人与土着人的混血儿,因此被称为“黑色葡萄牙人”。
崇祯二年(1629年),占领索洛岛的荷兰人因在檀香木贸易争夺战中败于葡萄牙人,索洛岛上的荷兰人干脆投奔了葡萄牙人,索洛岛成了拉兰图卡国的属国。拉兰图卡国占据弗洛勒斯岛东部、安多拉岛、索洛岛。
而在帝纹岛上,自荷兰人侵入帝汶岛后,与葡萄牙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土地争夺战,葡萄牙人正在一步步地向岛的东部退却。
尽管刘云龙还不想与葡萄牙开战,但帝汶岛是大华公司今后进入澳洲岛(今澳大利亚)的另一个前进基地,因此必须消灭帝汶岛上的荷兰人后,才能在帝纹岛建立基地。
2天后,刘静逸率领舰队来到了古邦。
古邦位于帝汶岛西南端的古邦湾,湾口向西,没有屏障,西南风季风季节,古邦的船只一般都躲到对岸塞毛岛后面的罗地海峡里的哈拉湾躲避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