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江南奴变(第2页)
在苏州长洲县陆慕镇文家门口,数千名文家长工、佣人堵在门口,不许任何人进出文家。他们把文家掌门文震亨捆了起来,向他索要卖身契。
文家也是苏州豪族,祖上的文征明与唐伯虎、祝枝山齐名,其后代均善于书画,家中藏书万卷。到了崇祯年间文家积有田亩4万亩,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曾出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他的另一个曾孙文震亨曾出任武英殿给事。文震孟于崇祯九年(1636年)去世后,文家由文震亨掌门。
文震亨已是58岁的人了,他双手被困躺在地上。抬头看着四周愤怒的长工、佣人,心想我平时待你们都不错的,怎么今天都变了样,成了凶恶之人?他知道今天要是不做出妥协,家中必出不可想象的变故。于是,他对长工、佣人说道,你们别伤害我家族人,家中除了珍藏的书籍、书画外,你们要拿啥就拿啥吧。
这些长工、佣人听后,心想你家的书籍、书画又不能当饭吃,我们要的是卖身契、粮食,就拥进了文家的库房,让管家把保管的卖身契交出来,然后一把火烧了,再冲进文家的仓房,每人背了一袋粮食,离开了文家。
......
陈师泰在府衙里,听着来自各地的“奴变”事件报告,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州府各巡检司这几天是焦头烂额,四处抓人、灭火,可参加“奴变”(也可说是“起义”)的人太多了,司前街的牢房里都人满为患,苏州府只好建了好几个临时看押所。
在抚衙里,郑暄看着各府送来的“奴变”报告,心想你们这些豪绅也是活该,谁让你们平时对长工、佣人这么刻薄、吝啬呢?可现在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应天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广德州有数十万长工、佣人、丫鬟在闹事,要真把这么多人都抓起来的话,今后这些豪绅家的地谁来耕作?他突然想到,公子殿下家有十几万工人,怎么平静如水,没人闹事呢?于是他来到盘门东大街找刘云龙,问问该怎么处理当下之事。
刘云龙正想出门,见到郑暄来后,忙把郑暄迎进了屋。
刘云龙给郑暄让座后,又给他泡上茶。
郑暄问道:“怎么泡茶这种事要你亲自动手的?”
“家里人都在忙着呢。”
“你家的丫鬟、家丁呢?”
“我家没丫鬟。”
“我听说你夫人嫁过来时,给你带来2个丫鬟的呀。”
“她俩还是丫鬟?你知道吗?在我妈眼里,她俩比我还宝贝着呢。”
“怎么会呢?”
“我结婚的第二天,我妈就把她俩认作干女儿了,你说是不是比我还宝贝。”
“那她俩人呢?”
“去习武堂读书了。”
“她俩去习武堂读书?”
“陶大鹏的妹妹从京城溜回来了,去了穹窿山读书,我怕她一个女孩子不方便,就让阿娟、阿雯陪着她一起上学去了。对了,抚台大人,你找我有事吗?”
“最近境内好多豪神家出的事,你听说了吧?”
“听说了。”
“我想来听听你的意见。”
刘云龙听后,想了一下,问道:“我写的《庶民有免于贫困的权利》那篇文章看了吗?”
“看了,那可是你的惊世骇作。”
“惊不惊世另当别论。我认为人当生而平等,可那些长工、佣人、丫鬟都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一样在拼命劳作,凭啥只能做牛做马,受冻挨饿?”
“公子殿下,今天我可不是来听你的鸿篇大论的。你就说该怎么办吧。”
“给他们希望。”
“希望?”
“应该允许这些奴仆赎回卖身契,还他们自由。还应该让他们成立‘农
会’,今后他们在主家的待遇都由‘农会’出面与主家谈判解决。以后再逐步废除奴籍。”
“可《大明律》是允许存在‘奴籍’的呀。”
“今后一切不合理的东西都该废除。”
“你说有几个奴仆有钱赎回卖身契的?”
“那建议官府下令主家给长工、佣人、丫鬟发薪水,让长工们成立‘农会’。”
“他们都卖身了,还要领薪水?”
“抚台大人,李自成、张献忠已在北方闹得鸡飞狗跳,你可要为朝廷保住江南一隅呀!”
郑暄听后心想,要与《大明律》作对,废除“奴籍”,自己可没这个胆,但不解决当下之事,万一有个李自成、张献忠式的人物站出来,在江南振臂一呼,十几万奴仆就会转而进攻官府,到那时还算平静的江南就会陷入一片火海。于是说道:“我来试试吧。”
待郑暄走后,刘云龙决定再给这些守财奴加些压力。
次日,被官府关押的“奴仆”都被释放了,他们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官府贴出的告示。告示上说,第一要求各豪绅家的奴仆不得闹事,违者处斩;第二从即日起,各豪神须给家中所有奴仆发放薪水,违者由所在地的官府出面罚没一定的家产,补偿给奴仆;第三境内各豪绅须允许奴仆赎回卖身契,有违令着,官府将出面抓捕豪神;第四豪神家的奴仆可以成立农会,今后主家与奴仆的一切争端,由农会出面与主家协商;第五官府工科将成立专门的课来巡视境内的农会成立情况,并保护农会成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