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习武堂(第2页)

 “大鹏那边,我会去信的

。我看这样,既然她跑回来了,我们就暂时把她收留在学校里,免得她天天没事在外面乱逛,真出了事你我都不好向大鹏交待。”

 “她老是喜欢一个人乱跑,都是老千总给惯的,大鹏也管不住她。你刚刚做了干哥哥,也宠她。她呀,好不了了。”

 陶红歪着头,对张跃雷说道:“反正我要留下读书。”

 康大同知道刘云龙与陶红、张跃雷比较熟悉,说话一点都不陌生,于是插话道:“我看要不再招几个女生,陪陶姑娘一起来读书,咋样?”

 刘云龙说道:“这个主意不错,我让阿娟、阿雯陪她一起来读书。”

 张跃雷心想你这个康大同可真会凑热闹,就对康大同说道:“招了女孩子后,让她们上你的水师学校去。”

 康大同说道:“那不行。水师有规矩,女人是不能上舰船的。”

 张跃雷说道:“就你水师有规矩,我们步军就没规矩啦?亏你想得出来,还要招几个女孩子来读书。”

 刘云龙就说道:“你们都错了。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是可以进军校的,也都可以上舰船的。”

 康大同问道:“女人也能上舰船?”

 刘云龙说道:“可以呀。韩世忠、梁红玉当年抗金时,手下就有数万水师。梁红玉不也在舰船上擂鼓击敌的吗?”

 韩世忠、梁红玉的墓地就葬在苏州灵岩山,因此张跃雷、康大同对梁红玉的故事倒是不陌生的。听了刘云龙的话后,就都不吭声了。

 刘云龙问陶红:“你想学步军,还是学水师?”

 陶红朝张跃雷努了努嘴,说道:“跟他学步军。”

 张跃雷一听,忙说道:“我哪辈子得罪你了,非要跟我学步军。”

 陶红一边欢跳着进了校门,一边说道:“跟你学步军是瞧得起你,以后我做了将军,你就是将军的将军。”

 进了学校后,张跃雷、康大同向刘云龙汇报道,两所军校招收的学生,除了孤儿和袁时中队伍家属中的大孩子外,大华公司在徽州武校习武的巡更也转到武校来了,还招了不少本地读过书的小伙子。

 刘云龙说道:“你们给学生们安排了哪些课程?”

 张跃雷说道:“因有好多孩子还不识字,我和康校长商量了一下,给不识字的学生安排了识字课、算术课。”

 “那是必须的,今后军校培养的学生都必须识字、能算、懂图。”

 康大同说道:“我们还给学生安排了兵法课、军器课。兵法方面有商周时期姜子牙的《太公六韬》,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孙膑的《孙膑兵法》,唐朝李筌的《太白阴经》,宋朝谢枋得的《百战奇法》,本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军器方面有宋代的《武经总要》,本朝茅元仪的《武备志》、毕懋康的《军器图说》。”

 刘云龙说道:“学生必须熟读《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还应该给学生们讲述《三国演义》、《尚书》。”

 “《三国演义》、《尚书》不是兵法呀?”

 “谁说不是兵法?《三国演义》中充满着谋略,皇太极下面的高级将领人手一本《三国演义》,为的就是要将领们懂得谋略。《尚书》是我们儒家五经之一,书里有句名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实际上说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读《尚书》能让学生们知华夏从何而来,晓先贤执政之本,喻朝代兴废之由,懂个人修身之要,明将军治军之道。”

 儒家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的书经。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尚书》原有100篇,由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崇法贬儒,颁布“焚书令”,《尚书》的原抄本几乎全部被毁。进入汉代后,由秦人博士伏生口述,用汉代隶书文字写成《尚书》28篇,称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在孔子故居的墙壁里发现了用先秦六国文字书写的另一本《尚书》,经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后刊印,称为《古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