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郑森


 第247章 郑森

 按刘云龙的计划,要送50万难民到南方去,其中大明琼州府30万,柬埔寨南荣府10万,渤泥三发一带10万。

 在刘云龙赴库页岛途中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与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协调后,张国维签发了调动郑芝龙舰队护送难民南下的命令。

 史可法立即派人去厦门与郑芝龙接洽,郑芝龙同意派舰船北上,条件是每护送一次难民到琼州府,需要6万两银子;每护送一次难民到柬埔寨的河仙镇,需要8万两银子;每护送一次难民到渤泥国的三发,需要10万两银子。

 按说,郑芝龙的要求也不过分,他承担了所有的运输船只及护送舰船,不可能免费呀,北京兵部又没给钱,那这笔钱只得由南京兵部来解决。

 史可法一听郑芝龙每护送一次难民到琼州府就需要6万两银子后,差点晕了。

 逃到江南的难民有百万之众,仅苏州一府境内就有50万。刘云龙已运了几万难民去了库页岛,还有不少难民呢。要把这么多难民运往琼州府和海外,只有靠郑芝龙的舰队护送,才能避免受到海盗及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舰队的攻击。

 明代南方用于海运的船只主要是福船,最大的福船长度为9丈多,宽2丈多。用于战舰的福船可载员64人,其中水手9人,士兵55人。用来运输的话,因不需要舰炮,因此可载员200多人(40户—50户)。

 史可法匡算了一下,仅把逃到江南百万多难民中的30万送到琼州府,就需要1500艘船次,即使每次出动100艘福船,也需要15批次,得向郑芝龙支付90多万两白银。把10万难民送到柬埔寨的南荣府,需要40万两银子。把10万难民送到渤泥国,需要50万两银子。

 史可法本想把手中掌管的银子用来向大华公司采购燧发枪、新式大炮、火药,更新南直隶辖境内各卫所的武器装备。但这么多难民留在江南,各府也需要拿出巨额费用来赈灾,大华公司新开的矿山、工厂又消化不了那么多人,因此史可法思虑了很久,终于咬咬牙,答应了郑芝龙的要求,暂时把难民送到琼州府。

 但南京兵部也拿不出来90多万两的银子,他只得与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商量,能否动用南京户部掌管的钱财。

 在留都南京的六部院中,南京户部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部院。南京的其它部院都是不受皇帝待见的官员来担任的,被称为“官守无责”的养老之地,但南京户部却是个例外,官员不但不清闲,还很忙,户部尚书都是由皇帝信任的人来担任的。原因是南京户部不仅管辖着南直隶的钱财,还管辖着浙江、湖广、江西3个布政司上缴的税赋,与北京户部比起来,手头曾宽裕得很。另外,南京户部还管理着全国的储粮、盐引勘合,杭州、扬州、淮安钞关的官员也由南京户部的官员出任,因此南京户部的官员不仅油水足,而且活得都比较滋润。

 高弘图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崇祯五年(1632年)任工部右侍郎,因与皇帝派驻工部的宦官张彝宪不合,被削去官职,在家闲赋10年。去年阿巴泰率军侵扰胶州时,他出资10万两银子助兵民守城。崇祯闻知后,让他到南京任兵部右侍郎,做史可法的下属。可才到任一个多月,崇祯就下旨,让高弘图出任南京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