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初战俄国人(第2页)

 “在‘金山卫’、‘波罗’还果真抓到了几百名来自虾夷岛的阿依努渔民,已全部把他们押送到‘铜锣’了。”

 刘云龙听后,对邹锡熊、罗修源说道:“好。今后,你们要继续巡逻。凡有来自虾夷岛的渔民、松前藩的武士或来自西边黑龙江一带的人,一律抓起来,让他们开荒种地、下井挖矿。”

 邹锡熊、罗修源听后,说道:“是。”

 平步青问刘云龙:“你不是要带我来看‘华亭’的石油吗?”

 刘云龙就指着‘华亭河’,对平步青、邹锡熊、罗修源说道:“你们看,‘华亭河’上飘着一层薄薄的油污,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各种颜色。这种油就是地下冒出地面的石油。这附近应该能找到很多冒石油的坑。”

 于是,大家在四周找着刘云龙说的“石油坑”,果然在哨所周围的不远处看到了几个在冒着黑色粘稠液体的坑,还散发着臭烘烘的气味。

 刘云龙告诉大家:“这就是石油。今后把这些石油开采出来后,能代替‘煤焦油’提炼很多化工产品,也能代替煤炭作为燃料。”

 平步青问道:“这个石油就是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写的‘石油’吗?”

 刘云龙说道:“是的。沈括说的‘石油’就是这个。”

 平步青问道:“那今后的化工产品、燃料又多了个来源?”

 刘云龙说道:“对。”

 罗修源问道:“这个油矿的储量有多少?”

 刘云龙说道:“至少有10多亿吨。”

 罗修源惊叹道:“这么多!够我们开采好多年了。”

 “至少可开采100年。”然后,刘云问邹锡熊、罗修源:“你们想不想来一场实战?”

 邹锡熊问道:“和谁打?”

 刘云龙说道:“和罗刹人,现在叫俄国人。”

 罗修源听说过罗刹人,于是问道:“罗刹人不是在遥远的西方吗?”

 刘云龙说道:“不,他们已来到了东方。”

 说完,刘云龙就拿出4张地图,一张自己用,另外二张给了平步青、邹锡熊、罗修源。他指着地图说道:“在‘马山半岛’的偏西北边的大陆沿海有条河流,当地埃文人把它称为‘乌利亚河’,罗刹人已在河口建了个营房,营房所在地就是我地图上的‘荡口’(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利亚)。”

 罗修源看到地图上果真有个地方叫“荡口”,就问道:“是军队?”

 刘云龙说道:“对。是罗刹人的军队,都是些哥萨克人。他们都骁勇善战,野蛮残酷,一路烧杀掠夺,于崇祯十二年到达了‘乌利亚河’河口。”

 罗修源问道:“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刘云龙说道:“他们是一步步向东方推进过来的。崇祯四年(1631年),罗刹人在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上游的布拉茨克、勒拿河上游的基廉斯克建立了据点。崇祯五年(1632年),罗刹人在勒拿河中游的雅库茨克、下游的日甘斯克建立了据点。崇祯八年(1635年),罗刹人在勒拿河中上游的奥廖克明斯克建立了据点。崇祯十年(1637年)罗刹人在贝加尔以西地区的耳库地建立了伊尔库茨克据点。崇祯十二年(1639年),罗刹人在伊凡·莫斯科维廷的率领下,从雅库茨克出发,到达北海的‘乌利亚河’入海口,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冬天居住的简陋营房。莫斯科维廷住下来后,考察了北海沿岸1700公里的地形,还把北海改名为‘鄂霍次克海’。崇祯十四年,莫斯科维廷回到雅库茨克后,俄国雅库茨克总督又派了人来到了‘荡口’。”

 邹锡熊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刘云龙说道:“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他们只有30个人。现在估计有200个人左右。”

 邹锡熊问道:“才200多人?”

 刘云龙说道:“那个地方不产粮食,人多的话,他们吃什么?他们200多人的食品,还要靠他们自己打猎,或从当地人手中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