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出征(第2页)

 乐益学校时匡老师、刘云豹和11个从苏州府学转过来的学生也登船出发了。

 那天

,当刘云龙在学校询问这些学生愿不愿意随苏州卫去北方时,刘云豹第一个报名,说自己已满18岁了,要跟哥哥一起去前线。接着,从苏州府学转过来的11个学生竟然都报名了,表示愿随校长一起去北方。

 刘云豹带乐益学校的6个学生,跟着刘云龙上了船。

 时匡老师将带领另外5个学生去太仓,他们将在船上教太仓水师的炮兵如何用望远镜测距。尽管时匡老师上次给苏州卫的炮兵讲课时讲述过如何用望远镜测距,太仓水师也派人听过课,但并不是所有的炮兵都听过课。苏州卫步军炮营和太湖水师方面由刘云龙、刘云豹和6个学生继续辅导。太仓水师方面及在太仓登船的松江卫那个千营只得靠时匡老师和5个学生去给他们继续辅导后,熟练应用望远镜测距理论了,至于如何开枪、开炮,由苏州卫派出的教官进行教授。

 乐益学校的学生还携带了照相器材,准备把途中看到的都拍下来,回苏州后发表在辛广恩办的报纸上。

 刘云龙的2000名水手也在阊门上了船,他们在帮着苏州卫的士兵往船上搬运弹药、粮草。刘云龙在太仓的500名水手将跟随太仓水师一起行动。

 刘云龙看到,太湖水师除了1艘楼船外,其余的都是200料—400料的战船和运输船。

 汤维新的兵器营也把大量设备搬上了船,他的兵器营已有坩埚,可以熔化普通金属,今后就能维修一些损坏的枪支、大炮的零部件了。

 一会儿,黄希宪在沈中柱、陈洪谧、李毓新等官员的陪同下,出了阊门。他看到船上的刘云龙后,招手把刘云龙叫了上去。

 刘云龙问道:“大人,有啥事吗?”

 黄希宪说道:“我觉得我们的大炮还不够。”

 “155门大炮还不够?”

 “我们是够了,可别人没有呀?”

 “谁没有?”

 “我昨晚想了一下,这次我们去北方,终究还是要和史可法的部队协作的,他们不是没我们这种大炮吗?”

 “那怎么办?”

 “要不,你再铸40门大炮?”

 “铸好后,一起送到前线?”

 “只能这样了。”

 “好。”说完,刘云龙就把站在远处的贝喜鲁叫过来,让他安排再铸40门大炮。由于黄希宪也没说铸哪类大炮,就由刘云龙做主,再铸20门加农炮、20门榴弹炮。

 黄希宪来到文相祠前,包可弘已率几百名士兵在祠前广场站好了队。

 黄希宪朝包可弘点点头,包可弘就高声喊道:“跪。”

 黄希宪、沈中柱、陈洪谧、李毓新、包可弘等人与众兵士一起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凝望着祠里文天祥的塑像,塑像前点燃着三支高烛。

 一会儿,包可弘又喊道:“起。”

 黄希宪和众兵士从地上站了起来。

 黄希宪走上几步,面对文天祥塑像,喊道:“文相在上,吾率苏州卫三千将士在此宣誓。”

 后边的士兵齐声喊道:“我们宣誓。”

 黄希宪喊道:“此行我等必当竭尽全力,奋勇杀敌,不负皇恩。”

 众兵士们跟着喊道:“奋勇杀敌,不负皇恩。报仇,报仇,报仇。”

 黄希宪转过身,对众将士喊道:“出发。”

 兵士们在包可弘的带领下,开始登船。

 一艘破冰船在前面开路,其余船只在蒸汽机拖轮的拖动下,渐渐地离开了阊门码头。

 黄希宪、包可弘在蒸汽机船的鸣笛声中,与前来送行的苏州府官员、市民挥手告别。

 霍玉书看着自己的兵船也被拖着,感慨着蒸汽机船的好处,想着回来后,是否也能把帆船换成蒸汽机舰船。

 船到武进后,柴济汉率常州卫的1个千营上了船。常州卫的兵士上船后,领到了1000支带刺刀的燧发枪、10门步兵炮。黄希宪下令,他们必须在船上利用这2天的时间学会开枪、开炮。不过他们对抚台大人要求脱下盔甲的命令没有认真执行,毕竟大家还没习惯不穿盔甲就上战场。

 即使有了电石聚焦灯可当做探照灯使用,船队能日夜兼程,可船队需要分别在镇江、扬州过闸关,因此船队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傍晚才赶到了淮安府。

 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史可法、淮徐兵备道使张若獬、淮安府知府康万民、淮安卫指挥使华鎏祥在钞关码头等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