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农作物积温(第2页)
“那为啥播种晚了就没收成呢?”
“刚刚讲了种子发芽的地温条件。我再来给你们讲讲积温。”
“积温?”
“所有的农作物从发芽到农作物成熟,在它的生长期都必须有足够的积温。所谓积温就是农作物在生长期中把大于等于10c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气温总和。如没足够的积温,农作物即使开花了,也没收成。”
“农作物播种晚了,到了成熟期进入晚秋或初冬后,气温却低了,所以就不会成熟了?”
“是的。”
“那农作物成熟的积温是多少?”
“拿我们江南地区的农作物来说,早稻的积温在3300-3900c之间,中稻的积温在3
500-4200c之间,晚稻的积温在3900-4300c之间,高粱的积温在2500-3000c之间,小米的积温在2200-2500c之间,玉米的积温在2100-2500摄氏度之间,红薯的积温在2600-3200c之间,土豆的积温800-1000c之间,油菜的积温在2500-2700c之间,蚕豆和黄豆的积温在2800-3000c之间,棉花的积温在3600-4000c之间,芝麻的积温要在3000-3200c之间,甘蔗的积温在5500-6500c之间,烟草的积温在2800-3200c之间。”
“甘蔗的积温要那么高,怪不得北方地区没法种甘蔗。”宋应星说完后,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土豆成熟的积温只需要800-1000c,那我们江南地区不是一年可以种三次了?”
“从土豆积温的理论来讲,我们江南地区每年从春天到秋天确实可以种三次土豆,我们江南地区大多在四月播种土豆,六月就可收获,但是六月份收获的土豆有个休眠期,所以最多只能种2次。”
“休眠期?”
“我们收获的土豆,已经可以食用了,但是此时的土豆还只是完成了块茎生长,它内部的生理发育还没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重新发芽,这个过程就称为土豆的休眠期。土豆的休眠期通常在2个月左右,所以我们江南地区土豆的秋播时间至少要到八月份,十月份才能再收获一次。”
“怪不得刚收获的土豆,温度再高也不会发芽。有啥办法缩短土豆的休眠期吗?”
“有。在地窖中把温度降低到4c左右的低温,或升高到30c的高温,就能缩短土豆的休眠期。”
宋应星看了看戴均元,说道:“我们来研究一下缩短土豆休眠期的技术?”
戴均元说道:“是要研究研究。”然后问刘云龙:“农作物满足水分、养分、积温就够了吗?”
刘云龙说道:“光这几条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光照时数。农作物吸收的太阳光时间少了,就没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同样会减产或绝收。比如,玉米成长需要的光照时数为600-800小时,土豆成长需要的光照时数在800-1000小时左右,水稻成长需要的光照时数在1000-1200小时左右,小麦成长需要的光照时数在1300-1600小时左右,棉花成长需要的光照时数要在1500-2200小时。农作物的光照时数低于这些范围的,即使有足够的积温,也会减产甚至绝收。”
“棉花的光照时数要1500小时左右?怪不得一年中阴雨天多的话,棉花亩产量就低,有些棉铃甚至不开花。”
“是的。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在夏季,南方阴雨天比较多,北方的日照时间比南方长,如把南方光照时数短的农作物移植到北方,作物反而会因光照时间长导致延迟开花结果,甚至到了秋霜来时还没成熟,同样如把北方光照时数长的农作物移植到南方来,因光照时数短,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期的光照要求,会导致作物不开花,没收成,或开花后早熟,产量不足。”
“看来种田还真要有学问,怪不得你要成立农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