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清军入关劫掠(第3页)

 陶大鹏这二个月期间,天天在花山督促着士兵进行训练。

 陶大鹏接过喜帖,对刘云龙说道:“恭喜你了。”

 “到时你可要带着你妹妹一起来参加婚宴。”

 “好。”

 其他2个在花山训练的千总也争着向刘云龙讨喜帖,幸亏刘云龙带着空白的喜帖,刘云龙就当场手写了几份喜帖,送给了张跃雷、龚广方。

 送完喜帖后,刘云龙随陶大鹏、张跃雷、龚广方参观士兵训练。他问陶大鹏:“怎么士兵们又穿上了盔甲?”

 陶大鹏说道:“士兵们说,不穿盔甲,还怎么打仗?”

 “火器兵穿了盔甲,行动不便。”

 “你是说真的不需要穿盔甲?”

 “火器兵又不需要与敌军贴身近战,即使拼刺刀,讲究的也是谁的速度快,谁的身手更灵活。”

 “说的有理,我马上下令让士兵彻底脱掉盔甲。”然后说的:“你看,我的士兵现在列队很有样子了,能踩着鼓点进退了。”

 “你别小看士兵踩鼓点走路很简单,其实训练的是士兵们的步调一致、服从纪律、听从指挥。你们还要训练士兵的勇气,比如即使敌人的骑兵冲到了面前,也不能慌,要沉着、冷静,做到了这一点,士兵才能准确地、毫不慌忙地把子弹打出去。”

 “我训练了。我让人骑着马冲向士兵队列,用刀在士兵面前劈,要求士兵在刀劈时不眨眼、不低头、不后退。”

 “嗯,就是要这么训练。拼刺刀练了吗?”

 “用你的方法,扎了好多稻草人,士兵们拼刺刀有点样子了。”

 “没有对练过吗?”

 “练呀,按照你的方法让士兵们用木棍对练。木棍上涂上红油漆,哪个士兵被木棍捅上后,身上就有红点子,他就算被刺死了。”

 “你干嘛要用油漆呀?油漆很难洗掉的。”

 “哪用什么?”

 “我前一阵子给你们讲课时不是用了粉笔吗?粉笔很容易洗掉的。”

 “哎,我怎么没想到呢。从明天开始就

改用粉笔。”

 “好好地练吧,你们将是最强的军队了。”

 “像我们千户营用了燧发枪,可以与多少敌人对垒?”

 “你们如训练有素的话,至少可以与1万敌军对垒。”

 “有那么厉害?”然后望着张跃雷、龚广方说道:“那我们3个千营岂不是可以对付3万敌人了?”

 “你知道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是怎么来的吗?他们往往只有二三百人就能打败几千、几万人的土着。当初西班牙人占领宿务岛时,只有200个士兵。”

 “啊?我以为他们用了几万军队才占领吕宋岛的呢。”

 “用几万军队占领吕宋岛,那他们在南美洲的新大陆需要多少军队?当年西班牙的人口只有300万左右,他能组织多少军队?”

 “当年葡萄牙有多少人?”

 “当年葡萄牙的人口也不会超过100万,军队人数比西班牙少多了。”

 “那荷兰人呢?”

 “荷兰到现在也只有200多万人。不过,战场上的输赢是不能以人数来决定的,要靠勇气、靠战术、靠武器。”

 “你说的也是。他们没有好的武器,就凭200多人哪能占领一个大岛?现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军队有燧发枪吗?”

 “有一些,但还没大量装备。今后你们即使在战场上与他们相遇了,你们也有新式火药的优势。他们还大量使用火神枪,有效射程为100—120步,你们使用的枪,有效射程已达到320步。”

 “他们的炮呢?”

 “他们野战用的红夷大炮射程在1500-1800米,佛郎机炮射程在800-1000米,守城用的大炮或海岸炮台用的大炮,射程在1800—6400米。我们铸的大炮,已经试验过了,加农炮的最小射程是4000米,最大射程是7000米;榴弹炮最小射程是2000米,最大射程是4000米。步兵炮的最小射程是100米,最大射程是1500米。”

 “我们干嘛不铸大将军炮了?”

 “加农炮就是大将军炮呀。”

 边上的张跃雷问道:“那建奴的炮呢?”

 刘云龙说道:“你们在松锦战役中,不是领教过清军的大炮了吗?清军也好,李自成、张献忠也好,他们的炮还不如弗朗机人的炮,自然也不如我们的炮,再说,我们榴弹炮的开花弹威力惊人。”

 “好。等有机会遇到建奴后,我要报一箭之仇。”

 “你很快就有机会了。”

 “我们要上前线了?”

 “抚台大人已接到命令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们将很快北上。”

 “建奴真打过来了?”

 “嗯,估计这段时间清军在进攻青州府。”

 龚广方忙问道:“你说啥,他们已攻到了青州府?”

 刘云龙说道:“嗯。这已经不是军事机密了。”

 “我们沿途的军队都是吃素的吗,怎么会让他们进来了1000多里?”

 “或许他们看到清军都害怕了,没人敢去狙击清军。”

 “他们都该死。”

 “不说他们了。为了将来的战斗,你们还得训练一个兵种。”

 “啥兵种?”

 “观旗兵。你们以前用旗语联络时,距离不会超过500米。现在你们有了望远镜,要学会在数千米外用旗语来传回侦查到的军情,用旗语来传达命令。”

 “哎,这个好,速度又快,而且隐蔽性也好。我们立即训练观旗兵。”

 刘云龙与陶大鹏、张跃雷、龚广方又聊了些别的,就离开了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