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水壶 钉鞋(第3页)
后期,大明的这些火炮技术大多来自于葡萄牙人。
《明史》卷92中记载:造佛朗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弗朗机者,国名
也。正德末,其国舶至广东。白沙巡检司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最利水战。驾以蜈蚣船,所击辄糜碎。......御史张铎亦进十眼铜炮,大弹发及七百步,小弹百步......。诏工部造。
弗朗机炮是大明引进的第一种后装大炮。弗朗机炮分重型、中型和小型三种类型,大明仿制的弗朗机炮又分5个系列,即1号至5号。1号、2号为重型炮,称为大将军炮、二将军炮;2号、4号为中型炮,称为三将军炮、四将军炮;5号为轻型炮,主要用于步军,口径在5厘米左右,即平时称为的弗朗机炮。佛朗机炮由于子炮与母炮之间的闭气性较差,射程有限,有效射程(发射角度为0°,即平射)为500米,最大射程(发射角度为45°)为1000米。
大明从引进弗朗机炮技术开始,到17世纪20年代共仿制了3万多门弗朗机跑。
后金起兵反明后,大明急需有更好的火器,此时荷兰人来到了广东,大明开始接触到射程更远的大炮。因中国人称荷兰人为“红毛人”,因此将这种大炮称为“红夷大炮”。一开始大明从荷兰人的沉船上打捞的红夷大炮,实则是英国人于16世纪制造的。此种大炮长2丈余,重者3000斤。后来,因澳门有当时远东最好的炮厂“卜加劳铸炮厂”,在徐光启的推动下,大明又从澳门购进了22门红夷大炮。大明为了仿制红夷大炮,考虑到西班牙在马尼拉的兵工厂聘用了大批中国工匠,于是朝廷派人去马尼拉招聘中国工匠,又从葡萄牙在澳门的兵工厂招聘了一些工匠,开始仿制红夷大炮。
从天启年间到崇祯时期,明朝一共仿制了一千多门红夷大炮。
从葡萄牙人那里买来的22门红夷大炮及由葡萄牙工匠替大明铸造的红夷大炮,有效射程为1200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明朝自己仿制的红夷大炮有效射程是1000米,最大射程是2500-2800米。同时期,英国造的18磅长炮,重4800磅(约2177公斤),有效射程1700码(约1554米),最大射程6700码(约6126米),这种长炮主要用于城防、海防,并不能用于野战。
天启六年京城兵器营大爆炸后,京城的兵工厂被摧毁,大明失去了大批懂铸炮的工匠。大明再次从澳门招聘了300多名工匠(其中53名为葡萄牙人)在登州铸炮。
崇祯六年五月孔有德率部叛乱后,不仅给后金送去了12门红夷大炮,还把在登州铸炮的工匠带到了后金。此时起,明朝的制炮技术不仅落后于欧洲,甚至已落后于清军。
崇祯六年七月,后金攻陷旅顺时,至少缴获了10门红夷大炮。
崇祯七年正月,尚可喜叛明投金,也给后金送去了4门红夷大炮。
崇祯十一年九月,多尔衮率清兵入关,仅在攻陷济南时,就至少缴获了5门红夷大炮。
崇祯十五年,明清进行松锦会战时,明军只有15门红夷大炮,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而清军有葡萄牙人铸造的大炮,有效射程是1200米,在双方的炮兵对垒中,明军大败。此战清军又缴获了15门红夷大炮。
目前,苏州卫的火器与国内其他军队一样使用的是黑火药。黑火药的爆速只有500米\/秒,最多能够把弹丸在出膛时加速到音速上下,也就是300米\/秒到400米\/秒之间,因此严重限制了枪弹、炮弹的有效射程、最大射程。要想提高子弹、炮弹的初速,必须使用爆速更高的火药。
刘云龙想道,自己生产赛璐璐塑料、氯霉素、钉螺药、磺胺脒用的硝化mian、六亚甲ji四胺、硝ji苯胺、硝酸gua,都是可以用于制作高效火药、炸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