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打刀工艺


 第160章 打刀工艺

 当试到刀套上刻有狮子的刀时,包可弘亲自把刀从刀套里拔了出来。他看到刀身后,吃了一惊,只见刀身上布满了花斑,斑纹犹如丝绸织纹,光泽夺目。他惊诧地喊道:“波斯刀?”

 古代波斯人善于把精钢使用折叠锻打法来打制刀具,这种刀锋利无比,可以砍断飘在空中的丝巾,也能轻而易举地砍断铁片,战场上对垒时,这种刀往往能把对方的刀砍成二段,欧洲人称这种刀为“大马士革刀”。元代这种刀传到中国,中国人称之为“波斯刀”或“乌兹刀”,并开始仿制。戚家军刀打制时,就吸收了这种锻造方法。这种刀在元代就要200两\/把,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能拥有“波斯刀”者都是将军级军官。进入大明后,由于失去了刀具用钢的来源,“波斯刀”已失传。包可弘今天却在这个铁铺里见到了这种大刀,价格却只要50两。

 刘云龙朝包可弘做了个“请”的手势。

 包可弘拿着刀走到院子里亲自试刀,一刀砍向木桩,木桩应声而断,刘云龙又递给他一根粗2寸的铁棍,包可弘把铁棍放在地上,举起刀砍向铁棍,只见火星闪起后,刀锋砍进了约半寸。

 包可弘说道:“好刀!”

 刘云龙问道:“包大人,这些刀满意吗?”

 包可弘说道:“不错,你这些刀全是好刀,名符其实。”

 刘云龙说道:“那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

 庄翔东喊人抬来装银子的木箱,里面装着7100两银子。

 陆东鸣喊人过来,用玻璃棒蘸了点硝酸,滴在银子上,银子表面呈米黄色。

 古代检验金子、银子的成色时,都要用到试金石。试金石的学名叫“碧玄岩”,是一种黑色的含二氧化硅的岩石。

 检验金子的成色时,比较精确的办法就是用金子在试金石上磨出金道,再用对金牌比对金道的颜色,就能判断金子的成色。不过明代的金子受冶炼技术的限制,这个“成色”大概在75%—80%之间,并不是后世的足金。

 检验银子的成色时,比较精确的办法也是使用试金石,用银子在试金石上磨出银道,再抹上验银药。验银药是用水银与95%的白银调制成的面状软药。银道上涂抹验银药后,如银道上的银都溶进验银药,说明银子的成色很高;如银道上还留有大量“银迹”,说明银子的成色很低。民间检验银子的成色时,通常用最简单的办法,即用牙齿咬,如咬不动,说明含铅量较大,成色低,或者是假银子;如是软的,说明含铅量较少,成色高。

 陆东鸣检验银子的成色时,用的是新法,即硝酸法。硝酸滴在银子表面,成色高的,表面呈米黄色;成色比较高的,表面呈淡绿色;成色低的,表面呈深绿色,甚至黑色。

 陆东鸣验过银两的成色后,把1102把刀移交给了包可弘,其中2把“波斯刀”是为包可弘、庄翔东定制的。

 刘云龙又让顾明荣拿出几把匕首,问包可弘:“这种短刀,要吗?”

 包可弘接过刀,刀套是呈棕色的皮套,刀把是黑色的。

 其实,大刀也好,短刀也好,以往的刀套大多是木质,外面包一层皮。大华公司打制的刀,刀套是在塑料套外面包一层皮,重量比木质刀套轻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