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苏州卫


 第122章 苏州卫

 一六si零年冬,清军与明军爆发了松锦之战。明军出动了13万精锐,这13万主力由辽东明军7万及关内各镇6万组成,关内山西、河南、山西、湖北的明军因要清剿李自成、张献忠,所以从南直隶、江西调动了部分明军派往关外,苏州卫也派出了3000多名将士出征。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的戚家军在山海关遭集体屠杀后,但凡要从浙江调兵派往关外,都会遭到浙江明军的拒绝,因此朝廷没有从浙江调兵。

 此战,清军出动了十一万兵力,另外还有蒙古兵1万,朝xian兵5000人。清军攻克塔山后,明军彻底战败,据明军史稿记载:“松锦溃兵二万余归宁远”。也就是说,吴三桂、唐通、白广恩、李辅民等将领带着这2万多溃兵逃到了宁远。据后世的清军史稿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明军在松锦之战战败后,活着的500多苏州卫将士,将于明天从阊门回城。

 蔡福南离开时,告诉刘云龙,一个多月前张献忠已攻陷了庐州城,还在巢湖训练水师。为防止张献忠的军队渡江进攻南京,苏州卫的另2个千户所已赶到池州去协防长江防线了。

 刘云龙问蔡福南,庐州城是怎么被张献忠攻陷的?

 蔡福南说道,张献忠用人冒充学使,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庐州城,然后半夜在城内放火,与围困庐州城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了庐州。

 蔡福南离开后,刘云龙立即让康福标准备了红色的布料,各种彩色的纸张,写上各种标语,欢迎苏州卫将士回家。他自己也写了几幅标语,让康福标明天带到阊门。

 七月九日辰时,刘云龙带领大华集团公司在苏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到阊门外文相祠,李鸿雷率领200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巡更人员站在阊门内,他们的对面站着由时匡老师带领的42名身穿校服的学生。乐益学校开学时是40名学生,凌云霄、包徽阳的儿子到苏州读书后,“乐益”学校的学生多了2名。

 阊门外的吊桥两侧和南浩街的文相祠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文相祠大门前站立着好多官员。

 苏州文相祠,是苏州人为纪念文天祥所建。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十月,元兵南侵,宋恭宗急命时任兵部尚书的文天祥改任浙西、江西制置史兼平江知府,在苏州组织抗元事宜。文天祥在苏州,将家属安置在潮音庵内。40天后,文天祥又奉命移守临安,文天祥离开苏州3天后,苏州就落入元军手中。后来,文天祥奉命出使与元军谈判,为元军扣押北上,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机逃脱南下,又路过苏州,见到苏州军民百感交集,写下了“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使遂睢队志,安危今若何”。

 明正德十年(1515年)苏州人为纪念文天祥在阊门外南浩街建忠烈祠于此,称文山祠或文丞相祠。嘉靖二十年(1541年),苏州人又在旧学前建文山寺。(在后世,阊门外的文相祠被毁,仅留下了遗址,只保存了位于桃花坞的文山寺)。文相祠前有一个大广场,广场上竖着一块碑,碑文上刻有正德年间诗人“边贡”写的一首纪念文天祥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