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钢罐 缝衣针
第117章 钢罐 缝衣针
今川太郎是最后一个来交清钱两的,他买到了机器后,离开了苏州。
铁铺的工人赶紧在纺织厂安装蒸气机,更换传动轴、梭子,除了运河边的水车保留外,其余水车都被拆了下来。
薄珏开始制造钢罐。
后世有焊接技术,钢罐可以用钢板焊接而成。现在还没有电力,更没有焊接技术,钢罐的生产只能用压延机来压制。有了液压机后,薄钰很快根据刘云龙说的原理造出了压延机、旋压机。
铁铺的工艺是将厚度为0.94分(约3mm)的圆钢板,在加热状态下挤压成一个开口圆筒(这个工艺在后世称为热冲),热冲成型后,钢罐的直径还比较大,立即进行精冲,达到需要的口径尺寸及表面光滑度。精冲时为防止钢罐被拉伤,需要在钢罐外表面使用油脂润滑。热冲、精冲时,钢罐的底部受力最大,损伤也最大,为加强钢罐底部的受压能力,将已经冲压好的开口底座用压机压入钢罐内,对钢罐底部进行加固。然后用碱液将钢罐外表面的油脂清洗干净,再对开口部位在加热状态下,切去多余的材质,用旋压机将开口变小。钢罐开口部位在旋压机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挤压到最后,钢罐的顶嘴成型了。顶嘴完成后,采用水冷淬火,增加钢罐的强度。淬火后,用攻丝机对顶嘴内壁进行攻丝。攻丝完成后,钢罐就完成了。
钢罐做好后,陆东鸣带着几个钢罐来到五峰山基地,钢罐上已加了盖,有一根带阀门的钢管从盖子上通出来。
五峰山已准备了压缩机,由2头牛牵引杠杆加压,试验场地边已挖好了一个坑,供试验时人躲在坑里。
按照刘云龙的说法,试验时即使钢罐爆炸,宁可炸毁设备、炸死牛,也不能炸死人,所以人要躲在坑里。
工人们把钢罐固定好后,装上压力表,开始加压。加压到15个大气压后,钢罐没有爆炸,也就是说是合格的。
今后每个钢罐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为保险起见,尽管钢罐的试验压力是15个大气压,但刘云龙规定,钢罐的工作压力只能是10个大气压。
这些钢罐将来用于灌装煤气、氯气、氢气、氧气、氮气、氨气、乙炔气等气体。每种气罐都有不同的颜色,煤气罐颜色是蓝绿色,红字标示;氧气罐是蓝色,黑字标示;氮气钢罐为黑色,黄字标示;氯气钢罐为草绿色,白字标示;氢气钢罐为深绿色,红字标示;氨气钢罐为黄色,黑字标示;乙炔钢罐为白色,红字标示。
在徽州发电后,钢罐的生产、压力试验转移到了歙县。
五金件厂在用液压机制造缝衣针。
以前的缝衣针是用铁棒打制成铁丝,再把细铁丝截短后在磨刀石上磨成针,然后在根部小心翼翼地打上一个小孔,孔打不好的话,一根针就废了,成语“铁杵磨成针”就是这么来的,形容做成一件事的难度,因此缝衣针很贵。在后世,一根缝衣针只要几毛钱,可在明代,细小的缝衣针,每根就要1-3钱银子。姑娘家出嫁时,往往是要婆家以礼金的方式给新娘准备好几种铁针,如做刺绣的绣花针,做衣服的缝衣针,翻棉被的棉被针、纳鞋底的鞋底针等。
现在五金件厂是用不锈钢丝截短后,用砂轮机把一端磨成尖头,另一端用夹具夹住针头后,再用液压机压扁,同时压出一个小孔,压出的针孔还不会偏位。
另一种针头是缝纫机的针头,也是用不锈钢制作的,与普通缝衣针不同点是,它的针尖与针孔是在同一端的。
缝衣针一经推出,立即引起市民的抢购。太便宜了,一根绣花针只要8文钱,粗一点的鞋底针也只要15文钱,而且是永不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