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硫磺(第2页)

 刘云龙先来到炼钢厂,问潘益飞:“你的砖窑在烧制缫丝厂用的瓷槽了吗?”

 潘益飞说道:“瓷槽数量又不多,早就烧制好了。现在就送到织布厂吗?”

 刘云龙说道:“明天就送过去吧。”

 潘益飞说道:“好的。”

 刘云龙说道:“今天硫磺窑试炉了,你跟我一起去观摩观摩吧。”

 潘益飞就跟着刘云龙来到硫磺工段。

 硫磺窑已全部安装结束,正在试炉。

 窑炉的直径为1丈,炉内有10个用铁棒做的隔层仓,每个隔层仓的下面放着一层焦炭,隔层上铺着一层砖窑烧砖时的炉渣,炉渣上面又铺上厚度为1寸的硫铁矿粉粒。硫磺烧焙炉的上面有一根铁管通往水洗釜,水洗釜的下面有一根铁管通往吸收釜。

 硫磺焙烧炉点火后,气化的硫磺通过管子流到水洗釜。对水洗釜加水加热到150c,45分钟后,将水洗釜中的硫磺液放到吸收釜,在吸收釜内放入膨润土,2小时后,将吸收釜内的硫磺液过滤、冷却,就得到了淡黄色的粗制硫磺。从水洗釜冒出的一氧化碳被收集后,送人盛有硫化钙的反应炉,一边喷入水雾,并鼓入空气,一边点燃一氧化碳,硫化钙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硫化氢,硫化氢在反应炉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磺和水。

 从休宁运过来的膨润土大多是钙质膨润土,为提高膨润土的吸附性能,这些膨润土都用纯碱进行过改性,成为钠质膨润土。

 刘云龙告诉大家,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生成硫磺和水,是一种归中反应。将来用浓硫酸与食盐生产芒硝和氯化氢,再用芒硝与焦炭、石灰石反应生产纯碱时的副产品硫化钙,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回收硫磺。潭山黄铁矿中含有锡、硒,制取硫磺时,温度为150c,生成的硫磺蒸汽中混有二氧化锡和二氧化硒。硫磺和二氧化锡不溶于水,二氧化硒溶于水,因此冷却硫磺蒸汽的水溶液经多次利用后,二氧化硒的浓度会比较高,将来把二氧化硒液体加温到70c,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硒就被还原成单质硒。用膨润土多次吸附硫磺后,膨润土中的二氧化锡含量就多了,将来对膨润土加温富集二氧化锡后,在500c高温下与焦炭进行置换反应,就可以提取金属锡。

 以前他们听刘云龙讲课时,已知道了石英砂中含有一种叫“硅”的物质,铜陵软锰矿中的“锰”是一种与“铁”一样的金属。这个“硒”肯定又是个新东西,而且不是“釒”字旁,那肯定是一种非金属。

 郑清俊问刘云龙:“我们制取的硫磺,1斤可以卖多少钱?”

 刘云龙说道:“前一阵子我去药房摸过底,国产的硫磺是每斤200文,但纯度不如从倭国进口的硫磺,所以比倭国产的硫磺价格低。”

 “倭国产的硫磺多少钱1斤?”

 “每斤1两银子。”

 “那么贵?为啥倭国有那么多硫磺?提炼的硫磺纯度比我国高?”

 “倭国由于火山多,出产的硫磺也多,硫磺的提纯工艺也比大明的好。”

 “与我们的提炼工艺比呢?”

 “我们制取的硫磺纯度不比倭国的低,有人来买的话,1斤硫磺400文。”

 “好勒,那就每斤硫磺400文。”

 倭国不仅长期向大明进贡硫磺,也大量销售硫磺。

 硫磺在倭国很便宜,嘉靖年间在倭国国内每斤硫磺在8文左右,万历年间倭国国内每斤硫磺只有12文,崇祯年间倭国国内每斤硫磺也只有15文。当然,这个“文”是日本货币的文,不是大明货币的文,就相当于后世的日本货币是“日元”,我们的货币是“人民币”。

 日本向中国销售硫磺后,大明朝廷怕硫磺流入民间后,被“贼民”用于制造火药,因此以每斤硫磺1两银子的价格收购倭国的硫磺。

 离开硫磺窑后,刘云龙随郑清俊来到硫酸窑。

 刘云龙检查了硫酸窑的准备工作后,问道:“你用胆矾、绿矾炼了多少浓硫酸?”

 郑清俊说道:“浓硫酸制了大概200多斤,用了100斤与盐反应制得了几十斤盐酸。”

 刘云龙说道:“你把盐酸交给唐凯吧。”

 “他用盐酸干嘛?”

 “唐凯很快会用到盐酸的。你跟我一起去唐凯那里,你就知道他用盐酸干嘛了。”

 于是,郑清俊跟着刘云龙来到炼焦厂,看刘云龙指导唐凯蒸馏煤焦油。

 当初刘云龙让秦银华、唐凯试炼焦炭时,唐凯就知道了高温炼焦有副产品煤焦油。

 炼焦厂根据刘云龙的指导,把收集在焦油池里的煤焦油脱水后,制得了粗氨、粗苯,再蒸馏得到了轻油、酚油、洗油、蒽油、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