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蝗虫(第2页)
陈洪谧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如旱灾再加蝗灾,苏州府地面将寸草不生,不仅交不了秋税,连养牛的草都没有,牛也会饿死,明年的农业生产将严重受损。他对站在边上的赵永忠说道,马上草拟一份文告,让各县立即停止挑水,组织人员割草,晒草干。立即停止黄豆、蚕豆的输出,凡发现有输往外地的豆船,一律扣押。
牛、马没了草,只能吃豆,所以陈洪谧要立即停止苏州府与外地的黄豆、蚕豆交易。
蒋文远问道,那这些稻秧也要割下来吗?稻秧晒干后,也可供牛、马在冬季食用。
陈洪谧摇了摇头,说道,稻秧不能全部割完,要留一部分,让它们枯死在地里吧。
蒋文远知道,知府让部分稻秧枯死在地里,是为了让朝廷派下来的人看的。你把稻秧都割了,到时朝廷派来的人没看到枯死的稻秧,万一诬陷你谎报灾情,那是要杀头的。
......
苏州巡抚黄希宪在看着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送来的报告,说的都是旱情。他抬起头,看着刚刚从昆山赶回来陈洪谧,说道:“我也刚刚从松江府赶回来。看来今年的旱灾是躲不过去了。”
陈洪谧说道:“我在昆山看到地上的蝗虫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尺30只,按蝗虫的繁殖规律,很快就能达到每平方尺60只、120只,7天后就能达到180只。如此下去,必成蝗灾。”
黄希宪说道:“我也注意到了。历来旱情过后就是蝗虫的高发季节,看来情况会越来越糟糕。我把情况一起禀报皇上吧。”
陈洪谧说道:“大人,我已通知各县停止挑水救稻,改为抢割杂草,停止各类豆物的输出,这样,牛马不至于饿死。”
“那人怎么办?没了秋收,人就没吃的了。”
“我们苏州府留存的钱两太少。我准备动员苏州境内的米商去湖广购粮。”
原来苏州、湖州是国家的粮仓,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自苏杭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后,湖广地区(即湖南、湖北)成了国家的粮仓,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黄希宪说道:“嗯,不仅是你苏州府,我还要让松江府、常州府直接动用府银去湖广购粮。”
陈洪谧说道:“大人,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估计也会想办法购粮,湖广的米价也会上涨,今年苏州的米价可能会超过历史记录了。”
“物以稀为贵。米价上涨是必然的,只能尽你我所能了。”
“看来那个刘木匠真是个奇人。”
“哪个刘木匠?是那个做机器的刘木匠吗?”
“是的,大人。清明过后他说今年要有旱灾、蝗灾,让周边的十几个村都种了蚕豆、黄豆、土豆、玉米,一颗稻都没种。只有他们躲过了这次旱灾。”
“怪不得前段时间我路过横塘,看他们的地里种的都是土豆、黄豆,我在想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他预计到今年要有旱灾的。”
“如此看来,他不仅懂机器,还懂天象。”
“他真是个奇人。可惜他不是书生,否则堪当大用。”
陈洪谧说道:“大人,今年的秋税......?”
黄希宪说的:“我正在拟奏折,明天就送往京城,就是不知道皇上能不能恩准减免今年的秋赋。”
刘万禄搬新家的时间到了。村里来了不少人帮忙搬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