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旱灾(第2页)
刘万禄问,味道怎么样?
刘大贵说味道蛮不错的,明年我也要种一点。
吃了一会儿,刘大贵对刘云龙说道,你还真懂天象,今年看来要有旱灾了。我们几个村种的是土豆、玉米、蚕豆、黄豆。蚕豆已收获了,成熟的玉米棒也已摘了下来。土豆、黄豆靠大家挑水,还能撑下去,再熬几天,土豆、黄豆也能收获了。可枫桥、新郭、蠡墅、木渎、横金、浦庄、陆慕等几十个镇种的水稻就惨了,由于河水太低,没法灌水,靠人工挑水根本没用,地都干裂了。
苏南地区的旱灾并不是河道中一点水都没有,而是指水位太低,没法灌溉。
水车的滑槽通常露出水面1.5—2.5米左右,牛或人力拉动水车滑板时,河水就被滑板提上河岸,灌到水沟里,再流向稻田。水车滑板与水槽间并不是密封的,是有间隙的,滑板向上滑动时,两块滑板之间的水会沿着滑板与滑槽之间的空隙渗漏到下一个滑板间。当水位太低,水车的速度又慢,滑板运动到顶部时,滑板间的水都漏光了,所以没法提水灌溉了。
水稻在拔节孕穗期需要不断的灌水,才能维持生长的养分和水分。靠人工挑水给土豆、红薯、黄豆浇水是可以的,但靠挑水来灌溉稻田,那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效。
对于沿江、沿海区域来说,河水水位过低,涨潮时海水会倒灌,这些海水没法用于灌溉。
刘云龙在城南的纺织厂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低水位,且使用的不是滑板,而是水斗,因此纺织厂的生产基本不受影响。
刘云龙问道,现在官府有什么措施吗?
村长说,官府除了动员大家挑水外,还能有啥办法?可人是斗不过天的。现在不仅是我们苏州府,连湖州府、嘉兴府、松江府都这样了。
刘云龙说道,估计蝗灾马上也要来了,等土豆、黄豆收获后,不要再种植任何东西,连田里的草都给我割干净,晒草干,喂牛。
蝗虫的食物主要是以植物的叶子、果子为主,把草都拔了,没了食物,蝗虫就会飞到其它地方去了。
现在刘大贵看刘云龙就像看神仙一样,听到刘云龙的话后,马上说道,那地里的菜怎么办?也拔了吗?
刘云龙说把能腌起来的,像黄瓜、萝卜都赶快腌起来,将来吃咸菜,像豇豆、青菜就做梅干菜,不然等蝗虫来了,啥都不会给你留下。
苏南地区常常把来不及吃的缸豆、青菜做成菜干头、梅干菜。
制作菜干头时,是把采摘下来的缸豆、青菜去掉菜头、黄叶后,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待缸豆、青菜晒软后,再放到锅里煮。煮的时候既不能把菜烧烂,也不能太生,用筷子轻轻戳,筷子能轻松插进菜里时,说明火候已够了。把煮过的菜从锅里捞出,立即放进冷水里,这个过程俗称“过冷水”,然后把菜洗净,拿到室外挂在竹竿上晾干。如为青菜之类的绿叶菜,晾干时须把茶叶展开,防止菜叶卷成团。待晾干后的那天晚点从室外收回,让他粘上些露水,这样在捆扎、收储菜干时,菜干不至于断裂。中国南方地区大多是这样制作菜干头的,这样制作的菜干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食用时把菜干头泡软、剁碎,可以蒸着吃,也能炒着吃。苏州人喜欢用菜干头烧肉,烧出来的菜,肉中的油脂渗透进菜干,味道十分鲜美。
梅干菜与菜干头的做法不同。缸豆是不能做梅干菜的,是用大青菜、雪里红等来做的。将收获的新鲜蔬菜洗净后,放在室外晒4-5天,然后放在阴凉处再晾4-5天,待菜叶成黄色,叶子变软时,将干菜切成丝。干菜切成丝后,往菜丝里撒上盐,不断用手揉搓,待菜丝渗出菜汁时,将菜丝装入缸、甏,盖上盖子,盖子上用泥封堵,让菜丝在缸、甏内发酵,半个月后,梅干菜就做成了。梅干菜起始于绍兴,后来苏州人也学会了做梅干菜。广东、福建的梅干菜做法与绍兴的做法也大致相同。后世,大量使用芥菜、雪里红来制作梅干菜。据说后世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中国政府在杭州楼外楼招待尼克松时,其中一道名菜就是“梅干菜焖肉”。苏州人喜欢用梅干菜同笋干一起烧煮,如烧肉、烧鱼,甚至烧土豆,味道特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