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再赴徽州(第2页)

 由于临顿路的掌柜们需要购买织机、纺机,刘云龙就把织布机、纺纱机零部件的合作铺坊地址交给了父亲,让父亲去预定了2000台织机、纺线机、纺丝机。拉细机现在已全部交给师傅了,有多少订单就组装多少拉细机。

 他告诉父亲,过几天南京、杭州织造局会派人来买新式织机,你让厂里的师傅把机器组装好后,通知他们来取就行了。

 事情安排好后,刘云龙又动身去徽州、池州了。

 这次去徽州、池州,刘云龙还带了大量银元,常金奇、余国祯、庞烈文、李必恭等人及2个保镖跟随他一起去了徽州池州。

 这是刘云龙第一次带着大额银两出远门,带保镖是考虑途中的安全。

 刘云龙带的2个保镖是从苏州武术家吴殳开办的武馆里招聘的。

 吴殳是苏州娄门外梅巷人,早年曾在长洲县学学习,因没通过府试就不再续学,专注于文学评论,也写诗赋词。外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文人,其实,吴殳还是个武人。崇祯六年(1633年)他拜师常熟武术名家石敬岩学武。石敬岩是个枪法名家,是苏州卫的武术总教头。学了三年后,吴殳的枪法已是出神入化。就在吴殳学武满师那一年(崇祯八年,即1935年)的二月十二日,吴殳的师傅石敬岩跟随原苏州巡抚张国维赴安徽与张献忠作战,战死殉国。崇祯十二年(1639年),吴殳在苏州阊门西大街开设武馆,收有30多个弟子。刘云龙带的二个保镖,一个叫杨占文,一个叫李鸿雷,就是武馆的弟子,都是和刘云龙差不多的后生。

 庞烈文是春节期间招聘的铁铺管理人员,苏州本地人,长洲县县学毕业,年龄33岁。

 这次去徽州,没有走镇江,而是走杭州,沿着富春江、新安江去屯溪。

 船到新安江后,刘云龙看到有好多渔民在河里捕鱼。船老大介绍道,这些渔民都是贱民。

 常金奇就问道,为啥他们是贱民?

 船老大告诉常金奇,他们的先祖都是陈友谅的部下。当年朱元璋在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后,为了惩戒他们,将陈友谅水师中的九大部将全部贬为“贱民”,把他们从鄱阳湖迁移到了新安江,规定他们世代为渔民,不得上岸生活。

 常金奇说道,不许他们上岸生活,那要是捕到了鱼怎么出售呢?

 船老大说道,谁要买他们捕到的鱼,也得上船去买。他们一辈子不得从事其他行业,更不许读书。

 常金奇说道,连读书都不允许,那他们还有翻身之日吗?

 船老大听后说道,也许是他们的先祖帮助了陈友谅,所以造了孽。哎,不知他们何时有出头日子。

 大家在渔梁码头上岸后,没有再徽城镇停留,直接去了黟县。

 到了黟县后,刘云龙把银两交到知县衙门,拿了批文和土地鱼鳞册,就直奔石墨岭。到了留守处,边晓松告诉刘云龙,已有80多个当地人来应聘了,正在修筑道路。

 刘云龙说,80个人不够,至少要200人。这里到处都是山,木料、石料充足,可一边筑路,一边造房子,至少还要有几间像样的办公用房。他拿出10两银子给了边晓松、乔榛,对他们说道:“这是给你们的奖励,今后你们找到矿的话,都有奖励。你们已有了一段地质探勘的经历,以后就由边晓松担任勘探队队长,专门负责找矿。你们休息几天后,就去休宁找矿。”

 边晓松问道:“还是找石墨、石煤吗?”

 刘云龙说道:“除了石墨矿,也可以找找其他矿。”

 边晓松说道:“我们只见过几种矿,其他的矿石都没见过呀。”

 刘云龙说道:“这个,我能教你们一些。将来你们发现有异常的矿石后,做好标记,把样本带回苏州。今后我们要建立实验室,这样就能判别是什么矿了。”

 因没有化学实验室,现在辨别矿石的方法只有靠看矿石的外形、颜色、气味、划痕。刘云龙是学工民建的,学过《工程地质学》,书里有常见矿石的判别方法,但终究不如专门学地质探勘的人来得精通,他只能靠记忆来简单的辨别矿石类型。比如,绿矾是淡绿色的,胆矾是蓝色的,明矾是白色的,朱砂是红色的。